《公刘》是周民族叙述开国历史的诗篇,歌咏了公刘自邰迁幽的事迹。
-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
原,乃陟南冈。乃觏
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
忠实厚道的公刘,去往溪泉岸那边。眺望远处的原野,登上高高的山冈。察看京都的土地,京都四野多肥沃。于是确定在此住,于是规划造房屋,于是人人出主意,于是大家共商量。
逝:往。
溥:广大。
觏:察看。一说通“构”,构造。
京:高丘。一说作豳[bīn]的地名。
京师:京邑,京都。
时:通“是”。
处处:居住。
庐旅:此二字古通用,即“旅旅”,寄居之意。此指宾旅馆舍。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国风》是按国别编排,《雅》《颂》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
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
《大雅》共有三十一篇,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的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文王之什》:生民、行苇、既醉、凫鹥
、假乐、公刘、泂
酌、卷
阿
、民劳、板。
![](https://img.haomeiwen.com/i2352513/7068722d4c5c72c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