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儿作家叶广芩女士的《谁翻乐府凄凉曲》中,除了戏痴大格格,还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那便是大格格的琴师董戈董先生。
大格格一直爱戏,在家里那是压轴的角儿。但是北平要有一场名媛的义演了,大格格有点怯场。京剧讲究现场表演,琴师对于角儿是非常重要的,两者在戏台上可以说互相成就。角儿唱得差了,有琴师托着,琴师拉得好了,角儿唱得也舒服。为了大格格提高功底,准姑爷医院院长宋家三公子便介绍来一位。来者是他医院的杂役,但是闲了会拉琴。宋公子不懂京剧,便让人到金府让大格格过过目。
一 技艺超群
董先生来到金府并没有产生什么水花,相貌平平,看起来技艺也一般般。当家老爷甚至说和老七拉得差不多。当老爷要打发走人时,大格格把人留下了。
董先生祖上是领朝廷俸禄的说书人,这琴艺可以说是祖传的。金家人或许没听出其中的奧秒,总之董先生在金府上小露技艺便入了大格格的眼,从此成为能出入金府只陪伴大格格的专属琴师。
二 方法得当
董先生要伴的可是一个格格。大格格爱睡懒觉,早晨天不亮董先生来了,也不让丫头传话只在门外立着。时间长了,大格格反倒不好意思,从此再没有睡懒觉。大格格想休息偷会懒,董先生教导大格格好噪子是吊出来的。
后来,董先生让大格格去护城河边吊嗓子。护城河离金府挺远,每天四点钟董先生来到金府在大格格闺房外轻轻咳嗽一下,大格格乖乖就出来。董先生拿琴在前面紧走,大格格就在后面小步跑着。一个出门要坐车大小姐就这样听命于一个琴师的话,天天跑到河边就着水音吊嗓子。这样日子长了,大格格的腔调便有了质的变化。
三 爱戏如命
大格格之所以这样听董先生的话,一是董先生对了大格格的脾气,大小姐多顺着从不硬来。同时董先生也不怵大格格,他说话的方式对大格格来说很新鲜。金家所有人都怵大格格,弟弟妹妹们总得舔着脸说话。而董先生不急不躁不催不捧让大格格有了意外的惊喜。
其实,最重要的是董先生懂戏爱戏。虽然金家不缺爱戏的人,但是和董先生比他们未免业余了很多。在董先生这里,大格格知道角儿很多也是从票友过来的,因此不必犯怵。董先生的高标准严要求全是为了大格格的戏。这对于爱戏如命的大格格来讲,可谓如沐春风。在金家大格格听到的太多是褒奖,似乎忘了自己的功底,是董先生让大格格对自己有了重新认识,也在戏上有了新的追求。
大格格从来不缺俯首听命的下人,也不缺插诨打科的兄弟。董先生在戏上和大格格惺惺相惜,亦师亦友,这份情谊非常难得。
正因为董先生爱戏,他才不顾大格格只当票友的低要求,天天对大格格高标准严要求。也正因为董先生爱戏,当名媛们纷纷在台上喝茶喝水不顾观众只顾着摆谱时,一再要求大格格为了戏一定要演顺畅了。这是那场演出的唯一,是大格格不够谱吗?是金家缺了打点后台的银两吗?大格格是懂戏的,董先生也是真得懂大格格。只要为了戏好,大格格什么都答应。
四 不卑不亢
董先生只是在医院做个杂役,算是下等人。但是他来金府总会换上板正的长衫,大格格要付工钱,董先生说已经拿了医院的不能再拿双份。这份心,让金府的人分外敬重。
后来,在大格格演出后的庆功宴上,依然有人让大格格唱一折却发现人人都到了,最重要的琴师却没人请,给忘了。大格格发挥不好,准公公警察厅厅长气不过要派人押了来。就这样,董先生在厅长公子医院的差事给丢了。
大格格去了董先生家,那个破旧的家那个待养的老母亲给了大格格不小的冲击。从那以后再给工钱,董先生收了。可是董先生为了生计还得抽空去做红白喜事的琴师,只是来金府依然会穿上长衫打扮得整整齐齐。
太太按大格格的话会送给董先生一些衣服之类,董先生收了,没有大的情绪变化,淡淡地代母亲请安。厨子故意多做些饭让董先生收着,董先生也悄悄收了没有拒绝。
他就这样在金家非主非客地待着,与大格格不远不近的聊着戏,永远托着大格格的戏。在大格格心里,这或许是最美好的永恒。
董先生这份不卑不亢令人叹服,他一定是经历过什么大事的人。对于过往,董先生聊的不多。从他的行谈举止看,或许曾经也是位公子,只是家道中落了,幸而有一技艺可以傍身。所以对金家关怀和赠与董先生都看得比较淡,所以他对戏的解读才那样深,对和大格格的来往才会那样琴瑟和谐。
只是繁华已逝,董先生只有一间破败不堪的旧屋和一个老母。他和大格格的交流起于琴弦,也止于琴弦。无论生活给了他怎样的风雨飘摇,大格格的戏便永远是他的诗和远方。有了这份追求,无论南城的日子如何破败,董先生走在来金府的路上都会有一丝阳光和温暖。
董先生能结交大格格是幸运的,他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他消失后带走了大格格的半条命,大格格后半生都活在对他的思念中,大格格咿咿呀呀的腔调里永远都有董先生的琴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