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汪藻也是两宋之间的诗人,据《宋史》介绍,宋高宗继位后,因为汪藻善于作文(四六句),适逢当时国家多事,皇帝的诏令多数都出自汪藻之手。宋高宗赵构为了表示对汪藻的赞赏,亲自在自己御用的一把白团扇上书写“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十字赐之。
属时多事,诏令类出其手 。
帝以所御白团扇,亲书“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十字以赐,缙绅艳之。《宋史·汪藻传》
汪藻的诗传世200多首,流传下来的词并不多,《全宋词》仅仅录其词4首。
一、南宋的文字狱
南宋时期出了一个著名的奸相秦桧,在主战、主和两派的斗争中,秦桧一派在宋高宗的支持下占了上风。虽然宋朝不杀士大夫,但是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不少文字狱。 如胡铨、黄公度、王庭珪、张元干、张扩、芮晔、曲端等,都曾因作诗填词获罪,汪藻也是其中的一位。
绍兴八年,胡铨(1102—1180)上书反对和议,请求杀掉秦桧以谢国人,秦桧以“狂妄凶悖、鼓众劫持”之罪将胡铨除名,押送昭州。绍兴十二年,胡铨又被编管新州。胡铨写了一首《好事近》一抒胸臆: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风月。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
著名诗人《张元干》则填词《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为胡铨送行,也因此被除名。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汪藻则因为一首《点绛唇》惹了祸:
汪彦章在翰苑,屡致言者,作《点绛唇》词云:“永夜厌厌,画帘低月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晓鸦啼后,归梦浓如酒。”或问曰:“归梦浓如酒,何以在晓鸦啼后?”公曰:“无奈这一队畜生何?”《尧山堂外纪》
胡铨在词中说道“豺狼当辙”,汪藻在词中说“晓鸦啼后,”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处。一个把奸臣比作豺狼,一个比作乌鸦,如何不让人联想呢?
更有多事之人挑拨,你想回家为什么要在“晓鸦啼后”呢?汪藻说,我实在拿这些畜生没有办法呀!据说因为这首词,汪藻被罗织罪名,一贬再贬,一直到秦桧死了以后才被朝廷召回。
秦桧死,复职。《宋史·汪藻传》
二《点绛唇》惹祸之词
这首词版本不一,除了上面那一版,还有全宋词中的这一版: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这首写于何处有些争议,宋朝的《 能改斋漫录》、明朝的《尧山堂外纪》说汪藻在翰林院,《全宋词》介绍黄公度的时候,说汪藻移知宣城时作了这首词:
汪藻彦章出守泉南,移知宣城,内不自得,赋词云:“新月娟娟......”公时在泉南签幕,依韵作此送之。
这首词的上阕是倒装手法,按照时间的次序,第一句是:”起来搔首“,然后看到”梅影横窗瘦“,窗外的景色是”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梅影横窗,时间在残冬早春的月夜中。夜寒江静山衔斗,北斗星在山峰之上,妙在一个”衔“,还有版本用了一个”含“字,此处动词的使用,令人感受到动静之间的对比。
下阕感叹,良辰美景,却不能饮酒,乱鸦啼叫声中,思乡之心渐浓。
另,当年黄公度次韵写成的《点绛唇》如下:
嫩绿娇红,砌成别恨千千斗。短亭回首。不是缘春瘦。
一曲阳关,杯送纤纤手。还知否。凤池归后。无路陪尊酒。
从二人唱和内容来看,汪藻《点绛唇》写于移知宣城时可信度更大。
三、《醉落魄》惊鸿一瞥后的联想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记录了另一个故事。汪藻乘舟行驶在开封汴河之上,见到岸边画舫中有一个美女,但是他仅仅见到了美女的额头后,便一闪而过。汪藻不由得诗兴大发,填了一首词:
苕溪渔隐曰:“汪彦章舟行汴中,见岸傍画舫有映帘而观者,止见其额,有词云:
‘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恰似秋宵,一半银蟾白。结儿梢朵香红扐,钿蝉隐隐摇金碧,春山秋水浑无迹,不露墙头,些子真消息。’
寄《醉落魄》。”《苕溪渔隐丛话·五十九》
上阕写的是当时所见。我在小舟之上,从帘子边隙看见有美人半露梅妆,绿云一样的秀发与前额的梅花妆相互辉映,肌肤如秋天美丽的半边月一样洁白。
下阕写头上的装饰,有红色花朵样式的首饰挽了一个结,蝉形的发饰隐隐摇动发出金碧的光辉。可惜呀,春山秋水都没有看到,让我不识庐山真面目。
春山指眉毛,如欧阳修《诉衷情令· 眉意》写到: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秋水是眼睛,唐诗有句: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
作为士大夫之流 ,汪藻写这样的词,似乎不成体统。不过这正是词的特点,写诗所不能写。这也是宋朝文人的一种风气,观其诗正襟危坐、道貌岸然,观其词却多见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
另,《醉落魄》在钦定词谱中叫做《一斛珠》,这首词押的是入声韵,不要误解为不押韵。
结束语
汪藻在当时,最受人推崇的是其四六句骈俪之文,这也是宋高宗赏识他的原因之一。据说当时的金国皇帝对此很是羡慕,命令金国的文人学习汪藻的文风,可惜画虎不成。
结束时,以惯例作《点绛唇》一首为作业,韵脚为:斗、首、瘦、手、否、后、酒。
苍鬓惊秋,山川曙色回牛斗。梦中回首,镜里朱颜瘦。
◎●○○ ⊙○⊙●○○▲ ◎○⊙▲ ⊙●○○▲
泛梗无踪,误此屠龙手。君记否,霜前雁后,约共黄花酒。
◎●⊙○ ⊙●○○▲ ⊙◎▲ ◎○⊙▲ ⊙●○○▲
@老街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