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家庭教育课上,有个学员提出了一个问题:她有两个女儿,大的六岁,小的四岁。现在她就觉得大的非常难管,动不动就发脾气,总是觉得有很多情绪在,家长一说话,孩子就跺脚,甩手,或者张口就冲人,总是很烦躁的样子……
可以感到这位妈妈非常焦虑,因为她说话时的眉头都没有松开过,愁容满面的,虽然语调并不快,但是我能感受到她的缓慢语气下面的着急的心。我能感受到,她的女儿肯定也能感受到,而且受到的影响会更大。
我们进行了简单的沟通。我问了她几个问题:
1.老大一直都是这样吗?什么时候开始脾气大的?回答说不是,老大从小还挺乖的。从有了妹妹之后,脾气变得越来越古怪。
2.两个孩子之间有争执、打闹时,妈妈是怎么处理的?回答说肯定是要大的让着小的呀,她是姐姐呀!
3.老大做事情没做好,或者闯祸了,大人是怎样处理的?回答说先处理事故,然后告诉孩子该怎么去做,你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
4.妈妈的情绪常态是怎样的?时常会有情绪,因为一个人带俩孩子确实很累。
5.爸爸帮忙照顾孩子吗?很少。指望不上。
6.夫妻之间的互动是怎样的?各忙各的,很少互动,没有太多的时间
……………
妈妈的回答丝毫不出我的意料。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在妹妹出生后,在妈妈心中自然而然的就长大了,隐去了六岁的女孩儿的身份,只剩下了一个姐姐的称呼。
这位妈妈又谈到自己对老大的情感的转变:小时候也是亲的不得了,哪儿哪儿都是欢喜的、顺眼的,可是现在这种喜爱完全都给了老二了,总是觉得老大不懂事,没有姐姐的样子。这种情感的转变一方面是因为小女儿小,也正是可爱的时候,一方面也是因为妈妈本身也有很多情绪没有解决。
这个孩子是姐姐,可她更是个六岁的孩子,她没有能力去承接妈妈这个重要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如此大的转变……在她不成熟的心智中,妈妈对妹妹的偏爱就是对自己的不爱,是对自己的否定,告诉她:你不够好、不够可爱、你不如妹妹,妈妈更喜欢妹妹。她幼稚的思维不会有太多的方法去处理这件事,去处理内心的恐惧和愤怒,她就只会发脾气,哭闹,让自己变得更加不讨妈妈的喜欢。
还有一种孩子也许会采取另外一种防御:讨好。她会变得越加的乖巧、听话,特别会察言观色,以此来保护自己不被指责,不被妈妈嫌弃。这可能会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和平,或许直到孩子长大成人。但无法忽视的问题是:和母亲的互动模式会慢慢内化成孩子的人格,将来成人以后,她依旧会讨好周围所有的人,同事、朋友、上司……
表面上看起来,这只是妈妈的爱的重心的偏移,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很多家庭都在上演的戏码。但是细化到每个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的人格的形成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甚至决定了孩子的一生。每个人的人格底色都是在早年形成的,年龄越长,内化的越强,越不好改变。
同时,这位妈妈本身也有很多情绪没有处理,她其实是很压抑的,也没有得到家庭有力的支持。所有这些因素,这个姐姐都有感觉,只是她不会表达,不会疏解,只有用情绪说话。因为妈妈也不会处理,也只会用情绪说话。
没有人愿意用情绪说话,之所以发脾气,是因为没有更好的方法去表达自己。
我给到妈妈一些建议:最基础的一点就是无论孩子做了什么错事,比如打碎东西,弄脏地板等等,妈妈不要指责、评判,去帮孩子扫尾就行了。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允许犯错的。每次都这样,给孩子一点时间,看看她的变化。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妈妈对老大的接纳度的提高,孩子也会有所变化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