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头脑里蹦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临睡前土豆说的“妈妈,你也有不对的地方”。
为什么突然是这个呢?我想了想这个事情在我心里还是有印记的,或许可以追溯到我的小时候。
事情是这样的。
1.贴身高贴引发的完美冲突
昨天晚上和土豆在贴身高贴,撕开其中一个贴膜准备贴上去的时候发现还没擦干净要贴的地方,于是告诉土豆让他看着一点,我去拿湿巾纸擦,结果就是在这个空档中贴膜粘性的地方粘在一起了,而且当我想要把它分开的时候发现粘的更牢了,于是这一块就这么报废了。
我那个时候应该是很生气的,下意识把这个错误归到土豆身上,跟土豆说妈妈让你看着点你弄成了这样,浪费了身高贴,这都是妈妈花钱买的。当我现在去觉察,我是在责怪一个6岁的孩子没有弄好这个事情,实际上作为大人是我没有前后考虑好整个事情,孩子只是想帮忙,而且本身花钱也不多,我也确实没有必要因为这个去跟孩子置气,我买这个的目的是记录土豆的身高,那还有高的两块可以用并不会影响最终的使用,无非是没那么完美了。
对呀,就是没那么完美了,所以我才生气。当我现在去觉察我知道自己的情绪源头是这个,是我认为土豆破坏了它的完整性让我觉得没那么完美了,而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关注土豆是怎么不小心弄成这样的,下次同类情况下如何避免这个,他的初心肯定是希望帮妈妈的,这个结果也不是他想看到的,他还是个孩子,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但我事后去回想的时候我发现我能读懂他没有说出来的话。
后来的情况是,我跟土豆说剩下两块还可以用,那就把上面的弄好,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记录身高,下面这块没有也没关系的,土豆自己也有一些追求完美(或许随我),他不允许我把最下面这坏的一块拿掉,还是贴在那里只是没那么好看了。我们照常记录了身高,告诉土豆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长高高。
2.一口食物引发的冲突
本来想着晚上的事情已经结束了,结果我去飘窗拿东西的时候看到土豆的小碗在上面,我拿起来随口就吃了一口里面剩下的食物(没管住嘴),土豆看见了,好家伙,非常生气我吃了他的香肠卷,还说是他专门留下的,然后拿着手里的尺子盒(本来是答应我要放到书房抽屉里的)扔到我身上洒了一地。
我生气的跟他说你这样是不对的,妈妈吃了你的东西是因为看到他放在那里就剩下一小点浪费食物,你可以跟妈妈好好说这样不对,但是不能拿东西打人,他也知道自己这点做错了,于是不吭声去奶奶房间了。
我生气的整理完东西然后去洗漱,过程中没有管他也没理他。等了一会儿他自己挪过来跟我说“妈妈,你也有不对的地方”。我那一刻有点心软了,但心里还是有情绪在,就跟他说你拿东西砸我就是不对,要是其他的东西伤到别人怎么办,于是板着脸让他自己完成了洗漱。中间来给他拿鞋子的时候,看着他一个小小的人呆在卫生间里心里也是怪难受,但我自己还有当天的作业没完成还是去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3.觉察念头
或许就是这个小的场景,让我觉得这个事情并没有过去,土豆昨天晚上不经我哄自己睡着了,也是白天幼儿园睡少了确实累了,看着他睡着的模样我内心有些愧疚,摸着他的小手想着明天早上一定好好跟他说这个事情,不能让他心里留下阴影。
我希望孩子跟我是贴心的,希望他能乐观阳光有爱心,他也确实如我们所愿快乐在成长,我又何必在意那一点点瑕疵,对孩子的接纳和包容就是要在这样一点点小小的事情中去学习。
我也想到了我的小时候,昨天晚上的我特别像我的妈妈吧,就是小时候自己不小心做错了事情也会受到这样的责备,虽然没联想到具体的场景的,但我知道肯定有,不然我的情绪不会那么激动,对土豆的表情和想法也不会那么感同身受,我想如果我是土豆,那我也是希望我的妈妈能跟我道个歉,坦诚自己不对的地方,我们共同去承认彼此都有不对的地方,而不是因为你是父母我就要听你的,你一定是对的,我一定是错的。
所以,今天早上觉察到这个念头我就在想怎么去跟土豆道歉,等他醒来第一个找妈妈的时候我想对孩子就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去做额外的加工,让这个事情过去就过去,也让小时候自己不再介怀,因为我知道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到跟孩子去坦诚自己的不对。
4.放下过去
或许每个父母都有一个树立权威的潜意识,但我要学会去识别出来父母用另外一个方式去表达歉意,这个时候我脑海里倒是浮现出来一个场景,是在我老家里有一次我忘了因为什么事情受到责备,感觉很委屈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我妈给我端了一碗面让我吃,跟我说别生气了,我还是很生气倔强的不肯吃,所以我爸妈从小会说我犟。我现在回头去看这个事情,我的感受就是当初的自己也是因为委屈的情绪没有被看到,然后内在的这个希望得到安慰和道歉的需求就一直存在,直到现在的一个偶然情形被重新激发。
我长大了,父母在逐步老去,我不再需要父母去表达歉意,因为我学会了从更多视角去看一个问题。有句话是说父母都希望得到子女的一句感恩,子女都希望得到父母的一句道歉,我想道歉不是只有口头,还要去从他们的行为中去表达、去理解他们没有说出来的话。
父母生养我们,本身就是最大的恩情,我们从小也没有受到什么虐待,我也必须要去接受我的父母还没有这个能力去理解我们内心的弯弯绕绕,以及更深层次的想法,无意中带给我们的底层信念是可以经由这样一次次的觉察去发生转变,我感觉内在的那个小孩获得了一些解脱。也许还有更多的念头需要我去觉察,过程也并不那么容易,但是已经看到了变化,不是吗?
对土豆的养育,也是让我去和内在小孩和解的一个过程,某种程度上应该也是一种疗愈,去看见过去的创伤,然后依靠现在的选择去抚平他。
所谓育儿,皆为育己,是孩子让我看到更多,感恩他的到来与无条件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