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文责自负】
今天是清明节,昨夜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夜下雨,早上起床竟有点春寒料峭的感觉。我想老天定是杜牧的诗迷,为了樊川居士的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便在每年清明定让那雨神值班。
在这个祭祀、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里,朦胧的春雨也让人们心里更生愁绪,对离人的思念更加浓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经历过几次亲友的离世,如今想起他们来,还是鲜活生动的形象,却怎么也记不起最后一次见面的情形。
第一次经历生离死别是还在上小学,去世的是我的祖祖,也就是爷爷的妈妈。具体细节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刚回到家,我二婶就在我跟堂哥的衣服口袋里放了一把米。那时候可能还不太懂生死的概念,只是浑浑噩噩地跟在送葬的队伍里,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只有迷茫。
我的祖祖是一个驼背小脚女人,住在我们家的偏房里面,身体不好,我们经常能听到她房间里传来呻吟声。但我现在想起她来,总是这样一个画面:阳光明媚,奶奶坐在院子里削红薯皮,祖祖坐在旁边晒太阳。奶奶拿起一根红薯对祖祖说:“妈,你看这个红苕里面有根虫,啥都不做,光躺着吃。”祖祖立马质问奶奶:“你是在说我吗?”
然后是爷爷,爷爷癌症复发在南充住院的时候,我也正因为车祸住院,而爸妈为了照顾我来到武汉,没办法回去看爷爷。后来我出院了,我们一家三口买了回家的火车票,希望能回家见上爷爷最后一面。
可是天意就是如此弄人,我们在火车站刚过了安检,在到候车厅的电梯上我接到了二伯的电话,爷爷走了。我说不出话,只是哭,爸妈也就猜到了,还安慰我爷爷年纪大了又有病痛,去了也是一种解脱。接着我爸去了候车厅厕所,出来之后就眼睛红红的,我知道他哭过了,从此以后我的爸爸就没有爸爸了。
我也想不起最后一次见爷爷是什么时候,现在想起来的都是他生病之前的画面,花白的胡子,笑呵呵的眼睛,背着手走在老房子旁池塘岸边的样子。
奶奶是在爷爷离世三年以后去世的,走得很突然,吃完午饭睡在床上就没醒过来。我当时在深圳上班,自然也没来得及见奶奶最后一面。待我回到家,奶奶已经入棺,还记得出殡前一天晚上,我们几个孙子孙女在棺木旁的一张凉床上睡了一个囫囵觉。
现在的我也特别想念奶奶,但是没有一点悲伤的情感。因为她带给我的都是快乐的回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好吃的、还有离家求学前塞给我的零花钱。
最让人猝不及防的是姑姑的离世,姑姑比我爸小两岁,却在不到50岁的时候因为癌症去世。她患病的时候我已经在工作,没有经常回去看她。只是本来手术很成功,病情却在不久后迅速恶化。
姑姑是我唯一的姑姑,她的家在县城边上,家里有一个跟我年龄相仿的女儿。所以小学的寒暑假我经常去姑姑家玩。姑姑家开了一个麻将馆,所以姑姑经常会陪着打麻将,赢了钱就给我和表妹一点零花钱,我们就会去买炸串吃。好笑的是人家卖5毛一串,我听成一毛一串,结果花超了,又只有去找姑姑拿钱。
你看,这些离去的亲人留给我们的都是温暖的记忆,反而是关于他们在人间弥留的那段时间,那些不好的回忆在慢慢淡去。我记不起跟他们的最后一面,但永远记得他们对我最美好的一面,我想这也是他们希望我们记住的吧。
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珍惜与在世亲人相处的时光,好好感受并记住那些美好,算是我们存在时光机的温馨老电影,想他们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