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7/20
因为自己和爱人都是文科出身,又从事了文科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别孩子上了小学,心中总是有隐隐的担忧:孩子万一也和我和他爸爸一样不擅长数学思维,可该怎么办?我应该想引导孩子在语文方面那样去引导孩子数学的思维与发展!于是,在这样的驱动下,我开始了阅读由韩国林美成所写的《开启孩子数学天赋的妈妈学校》。
翻看这本书的作者简介和目录,我了解到:这本书的作者林美成女士是韩国著名数学家金容均的母亲,也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20余载的老教师,这样的身份,让我感觉到亲近:既是老师,又是妈妈,了解孩子,又有方法;而且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本书所定位的是家庭数学教学,那么必然与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在生活中操作,理论性弱而实践性强,很适合现在我的需求。
目前,我已经看了30多页,跟自己看书前的预测很接近,但又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原来是自己一直心中畏惧数学,才觉得数学太专业,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教不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教育是一通百通的,无论是哪一科,它都来源与生活,并回归生活,为生活所服务!
当读到第22页时,作者讲到“有意识地对孩子灌输时间的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灌输”一词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我们经常提“灌输”两字,但这个词究竟应不应该用在教育上?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了思考和探索。
查阅资料,“灌输”这个词语有两个基本意思:1. 水流注输入;犹灌溉,2. 输送(知识、思想等)。灌输是党的宣传工作中的一种最基本方法,是我们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党的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灌输理论最早是由俄国革命家普列汉诺夫提出的观点,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结合新的实际,把蕴含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文献中的思想阐发出来,把考茨基等人对"灌输"的论述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并进行了新的理论创造,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灌输论"观点体系,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
看来,灌输本身没有错误,它是一种成功的历史经验,可是为什么我总是把这个词汇和“填鸭”混在一起?看来在“灌输”的内容和方法上有必要辨别清楚:
第一,在“灌输”的内容上。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的教育内容必须是正确的、积极向上,我想,这是最基础的保障;
第二,在“灌输”的方法上。灌输不意味着硬邦邦地敲黑板、划重点、死记硬背,它可以有许多灵活的方式:1.文字灌输。它是指报刊、书籍、以文字形式发出的决议、公文、指示以及板报、标语、传单、广告等。文字灌输的特点是直接传播思想观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表达的思想准确、严密、精练、规范、容量大。2.语言灌输。如报告、演讲、答辩、咨询、座谈等。语言灌输的特点是对象明确,有特定的环境和直观的表达方式。3.形象化灌输。主要是通过电影、电视以及文学艺术手段吸引人们,促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这是一种最有感染力的灌输形式,特点是直观形象化,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思想观点,使各种层次的人都能接受。
接下来,我会继续阅读,希望有更多的收获、碰撞与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