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知识分子,这应该是一种尊称,但现在却被一部分人给玷污了。
当我们徜徉在大学校园里,沐浴在公共知识分子的阳光中,仰望着他们,聆听着他们,感到自己的思想受到了洗礼,原来之前的自己是那么浅薄。
这种获得知识的喜悦真的就是雨后逢甘露的感觉。
我们如饥似渴地读着西方的真理,感觉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内心充满了救国救民的抱负,对政府和许多社会现象给予了无情的鞭挞和嘲笑。
我们围绕在公共知识分子的周围,像众星拱月一般,希望将来的自己能够成为他们。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还没有等我们成为他们,那个位置却已经不再洁白无暇,甚至让人避之不及。
仍然有很多人以此为自豪,人们骂得越凶,越激发出他们烈士般的勇气。
只有一小部分人在经历了矛盾、挣扎之后幡然醒悟,他们最终遵从了事实,让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但是,大多数人却仍然在泥潭中挣扎,内心里实在割舍不掉公共知识分子的那股傲气,只能用泥浆糊住自己的双眼,露出一丝‘我不屑和你争辩’的神情,来保护自己那颗容易受伤的脆弱心灵。
我在想,当下被骂得最凶的那些公知,有一些也曾经是我所尊敬的,哪怕是现在,恐怕他们也决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也不认为自己有负于国家、人民。
真的很让我失望,一个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决不应该是这样子的。
公共知识分子本质上是批判性的,他们总是通过未雨绸缪的思虑,锱铢必较的心量,为国为民的情怀来不断地提出问题,推动解决问题,从而促使我们的国家不断完善。
这种批判是带着目的性的,是为了完善而批判,是为了进化而批判,是为了爱、为了美好,为了别人而不是或不仅仅是自己的利益。
然而,有的人批判只是为了批评,只是为了突显自己的不同,显得自己清高,只是为了反对别人对自己的批评,甚至只是为了获取自己的利益。
抛开那些为了利益而批评的人,与魔鬼做交易的人不论,因为他们不是我们的朋友,不是我们的人民,是我们的敌人。
我们只论那些忘了初心的,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现实的,为了反对自己的人而恼羞成怒的,迷失在原有认知中而不能自拔的,那些所谓的伪公知。
他们在享受批判的快感的时候有没有想象过那样的言论会对这个国家和人民所造成的伤害;有没有想象过那样的言论正在被敌人变成利刃和子弹;有没有想象过那样的言论所造成的混乱。
他们没有,他们固执地相信自己的逻辑,而这个逻辑是错误的。
他们的逻辑是:我批评是为你好,你可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难道他们不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批评也是需要分场合的。
他们的逻辑是:我批评也许对你不好,但我只追求‘真理’,而‘真理’是普世的。难道他们不知道,真理不光是普世的,而且应该是普惠的,一个让国民都受损的真理还是不是真理?
他们的逻辑是:人民现在受损,以后会好的;这一代人受损,下一代人会好的。甚至不惜以国家的衰落为代价,以换取未来重生的美梦。
但是,这种天下皆醉我独醒的自信来自哪里呢?成功的案例在哪里?失败的案例倒是有不少。即便用他们最推崇的方法,一人一票,我想他们也是会输得很惨的。
他们的逻辑是:美国很发达,所以他们是对的。难道他们不知道,美国的历史才只有200年,如果200年能够证明什么,那么中国古代汉唐的盛世、宋明清的繁荣证明了什么呢?
何况,美国衰落的征兆已经显现,尽管有很多公知跳出来证明它们的自我修复能力有多强大,而对那些明显的证据选择视而不见,难道这不是典型的双标吗?
真正的公知,他会看到自己的不足,但决不自卑;他会看到敌人的优点,但决不谄媚。
真正的公知,他既懂得理论和现实的差距,也敢于直面理想和幻想的分别。
真正的公知,他秉持成长性思维,决不抱守成见;他既有重新思考的勇气,也有虚怀若谷的胸怀。
真正的公知,他坚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声誉”;他放弃是为了更好的坚持,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我尊敬的公知是那些真正的公知,他们是无私的、高尚的、睿智的;我反对的是那些假公知,他们无耻、自私,并且虚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