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让我们来谈谈公知》。
我们内部环境也比较复杂,有公知。
这个公知实际他后面还有人,公知后面其实有强大的资本界。公知是整个生态里面的一环,本质上公知也是被豢养的一群人。他们把刻薄当成了深刻,把否定、批评当成了独立见解,非常专断,容不得任何对他们的反批评,任何个人批评他、质疑他都被叫做“极左”。
其实公知这个群体是一个特殊生态的产物,它是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当中的一个副产品,他们往往在年轻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实际上他的思考能力是很有限的,然后改革之初见到了西方,然后就崇拜就跪下来了,跪下来站不起来了,实际上他们思考能力很有限的,也就是他那一瞬间的震憾就成了决定他的终身。这些人有点才气,其实在改革进程中也获益非常的多,但是他没有感恩之心。没有感恩之心,就这么一群人。他是复杂生态的一个部分,仅仅批评他们是没有用的,它是牵涉到更复杂的一个社会过程。
但从这几天咱们国家对美国的舆情态度变化,我刚才讲的两部发言人:外交部和中联部,然后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我觉得我们国家的主要领导人的国家意志,是要对这种现象进行斗争的。
另外公知现在实际上已经式微了,它的影响力往下走了,尤其是最近这此舆情爆发后,我觉得至少年轻人没有跟着公知走了。
年轻人比较阳光,公知实际上是有人格缺陷的,心理非常扭曲,他永远盯着黑暗,明明上帝给了你一双眼睛,又看黑又看白,结果他永远盯着黑。在他眼里,熊猫不是黑白相间,非常可爱,在他眼里熊猫就是黑的。上帝给予他的能力,他只用一半,而且是很阴暗的一半,我觉得他们的好日子结束了。因为在最近的舆情里面非常清楚,年轻人不跟着他们走,这太重要了。而公知总体年纪偏大,50、60、70岁,那么现在这批20、30年轻人,心理很阳光,心理相对比较健康,对西方比较了解,没有那种跪拜感、崇拜感,然后能力还很强,所以希望在年轻人这边,跟年轻人站在一块代表着希望,我觉得公知已经没有希望了。我个人对中国是挺有信心的,对中美博弈也信心满满。
我觉得公知现象可能就是历史上的一个片段。当然现在因为公知的存在,对我们国家跟美国进行舆论、法律的斗争不太有利,因为他们经常给美国人递刀,帮倒忙,对我们有一些影响,但从长历史来讲,我觉得公知现象正趋于衰败。在不远的将来,年轻人谈起公知群体,可能就是当做一个笑料,当做一个取笑对象。
嘿嘿嘿嘿嘿,来自年轻人的嗤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