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头像是可以点的
以后我要买大一点的手机,不是为了看视频爽,也不是为了玩游戏,更不是为了面子,而是为了……上厕所时,手机不小心掉马桶能卡住。
虽然我的手机也掉进过厕所,但今天写这篇文章并非是为了批判手机太小或者厕所太大什么的,而是为了反思我们该怎么用手机,特别是怎么用微信、微博、抖音等这类社交媒体。
自从用了手机,我就成了哲学家,经常问自己:
- 时间都去哪儿了?
- 我都做了什么?
- 我的脑子怎么不够用了?
刷手机,且不说浪费时间,更关键的是浪费脑子。两眼无神、表情麻木、丧失社交能力、丧失深度学习能力、丧失专注能力,注意力不集中,感觉整个人的精气神都被手机吸走了。
好吧,上面可能有些夸张,但是我们现在对社交媒体的依赖是确实存在。看起来社交媒体是填补了我们的碎片化时间,其实却是让我们时间更加碎片化。不但是依赖,有些还成了强迫症和上瘾状态。
那该怎样正确使用社交媒体呢?这跟非暴力沟通又有什么关系?
非暴力沟通着眼的是我们的需要,不论你对每天刷社交媒体是乐此不疲,还是习以为常,或者有自责,有反思,我们都应该回到自身内在本质的需要。
我们之所以会刷刷刷,是因为我们有深层次的心理需求。主要有三个:
- 与他人互动
- 获取新知
- 缓解疲劳与压力
如果你赶到自责了,那说明你还有这三个需要:
- 专注高效地工作、学习
- 更多的陪伴家人、与朋友交流
- 更好的放松休息、锻炼身体
明白了自己内在的需要,我们就可以建设性的满足,而不是刷刷刷。
比如,与他人互动、获取新知的需要,当然可以用刷微信、微博、抖音等来满足,但也可以通过与朋友交流、阅读书籍来满足,特别是与朋友交流,只要跨出一步,带来的愉悦、满足、新知都会更直接更高效。
至于缓解疲劳与压力,我们的确是喜欢饭后、睡前、工作后等疲劳期拿起手机,还有遇到压力也想找点轻松的事,但这真的有放松休息、减压的效果吗?
根据BBC和Hubbub的联合调查,最有助于 休息的活动前三名分别是:
- 1.阅读
- 2.亲近大自然
- 3.独处
美国心理学会研究,最有效的解压方法包括:锻炼或参加体育活动、祈祷或参加宗教活动、阅读、听音乐、与家人朋友相处、按摩、外出散步、冥想或做瑜伽,以及培养有创意的爱好。
对我来说,经过实验,冥想、散步、小睡、弹吉他等都是缓解疲劳与压力的有效方法。
上面说的可能还是有点老生常谈的味道,那么我就接着介绍具体的操作方法。
哈佛商业评论10月份也介绍了如何摆脱社交媒体依赖的一篇文章,作者泰克通过自己一年内的四次亲身实验,不但摆脱了社交媒体的依赖,还有几个新的发现。下面我将介绍这四个实验以及泰克采取的具体方法。
第一个实验:全面戒断社交媒体。结果发现:
- 一个月的读书量是以往三个月的总和。
- 更重要的是发现自己使用社交媒体有明显的时间性。一天中有三个高峰,一是早上起床头脑放空的时候,二是晚饭后葛优躺的时候,三是临睡前。
- 每天上午11点多和下午3点多是疲劳期。
第二个实验:每天在特定时间段屏蔽,有意识的限制使用又不影响工作效率。结果发现:
- 早上屏蔽社交媒体很有用,泰克把一天中最重要也最难的事情放到早上处理,截止时间就是上午11点,这正好是上一个实验发现的疲劳期。
- 之所以早上能够专注,一是很多瘾其实挺过开始那一阵就没事了,二是设置屏蔽时间段之后,心里清楚忙完事情后就可以放松了,节奏感更清晰。
第三个实验:使用社交媒体的放纵时刻,每天下午4~5点专门刷社交媒体。结果发现:
- 社交媒体没那么有趣了,需要回复的人和信息其实没那么多。
- 分享和发布动态的欲望下降了,泰克是当自己有分享欲望的时候就先记在印象笔记之中,集中时间再发,可是这几个小时的沉淀他打消了多数的分享欲望。
- 对于碎片化需求,用整块时间来处理更高效
第四个实验:每周专门用24小时打破循环,就是每周用一整天时间断开网络,打破循环。
让自己身心充分休息
- 泰克是在每周五晚上到周六下午3点断网,打破每周固定的循环模式。
- 相当于是让自己的大脑和身体恢复出厂设置,一扫整周的工作疲劳。
- 断网的一天怎么过?登山、远足、游泳、交友……关键是出门不带手机,自由从出门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总结一下,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社交媒体,已经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那怎样用它的好又不受它的坏呢?这里我们可以利用非暴力沟通模式,找到自己内在的真实需要,建设性的去满足,用更好的方法去满足,用好习惯去代替坏习惯,比用尽全力改掉坏习惯容易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