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微信支付的设计理念和提下搭建”课程之后,整理出了部分笔记,并在有感触的地方做了一些小记录,供有需要的同学参考~
老螺丝的整体收获
基于微信支付的发展历程讲解:
——1.0发布(简单、方便,突出核心用户价值)
——日常应用中的几个小发现(微信红包、刷卡支付、小账本:从传统商业文明或文化习俗沉淀下来的经典中获取线上灵感)
——基础支付能力(基于各行业、地域的全商业支付场景覆盖)
——社交支付体系(社交引擎带来活跃、积累势能、网罗生态)
——商业支付体系(强运营突出拳头能力,系统产品化来解决复杂商业中的长尾性场景)
——持续开放赋能的商业策略(聚焦核心能力、制造差异化)
===================================================================
细节点展开
引子:
1)微信迭代的版本进程,构建微信生态的过程:
2010年开发,语音2.0版本,附近的人3.0版本,2012年朋友圈+公众号4.0,2013年8月5号,5.0含微信支付
2)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
2000年开始随电子商务发展,有了移动支付这一说,2010年快捷支付推出,第三方支付快速发展,2013年微信支付发布,可以视为移动支付元年,改变了人长久以来的意识和操作习惯,开始用一个手机搞定多样的支付场景;
历程:
一、1.0的发布,一切从简单开始
有一些生态、商业和资金上的使用场景,需要具备支付能力
1)遍历市面上,近场、远程支付场景、资金操作,设计了一个融合多家所长的复杂方案,被否;
2)2013年3月,5月份上线,所有的充值付款,都生成一个二维码 ,微信扫码支付;
3)快捷支付的流程去掉,去掉短信验证、组合密码键盘,后台和风控调整配合,除ATM以外,第一个实现6位数字密码;
讲解人总结:
产品可以很复杂,框架可以很复杂,但要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想像它未来的样子;(只用绑银行卡、六位数据密码、下一代银行卡)
老螺丝反思:
1)整体的简单设计其实是更贴近人们在线下的便捷支付习惯、银行卡的密码的使用习惯,
故当线上遇到问题,要观察线下,提取那些人类传承、知识传承和集体下意识的行为,如语音、文字等;吸取商业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如古老的银行业的优点和便利性,不能转移到线上反倒有了更多的不便;
2)但同时涉及到金融支付的简洁、流程简化需要品牌做背书,因为安全感来自于信任;
3)面向未来的思考,相当于思考哪些元素是很长时间内不可或缺的,下一代银行卡其实就是保留了最简单最核心的银行卡要素、logo、品牌色、卡号、卡种;
4)更简洁就有了其他的商业可能性;
5)腾讯产品从诞生之日就想的是一切以用户的价值为依归,对于腾讯来说,产品的核心的用户价值——简单、方便;
=====================================================================
二、2.0几个小发现
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功能,来自于日常生活
1.微信红包:
诞生过程——
1)场景不足够,原本生态2013年近年底,易迅、电影票、充话费,用户持续在增长,但是没有上扬的趋势;
2)有同事提出微信红包,组内立马头脑风暴,提出各种创意玩法、内测时期得到各方大佬反馈;
3)2014年底2015年初开始通过春晚摇红包下沉体验;
4)进化:H5做成原生,公众号的通知做成原生的,不场景割裂的来做一个流程也不打扰到其他用户,借鉴了苹果的时钟的体验方式;
讲解人总结:
1)传递式社交玩法、原生体验及便捷入口、通过春晚事件营销城市下沉;
2)把线下场景搬到线上、用手术刀一般精细技法雕刻产品;
老螺丝反思:
1)线上遇到问题可以考虑线下的场景,不仅仅是产品使用的场景而是与之相关的传统场景、司空见惯的习俗类场景;
2)要从商业文明留下来的基础产业精粹、人文习俗的共性和粘性中吸取灵感;
3)讲解人对每一个时间节点都记得特别清楚,过程中人物、时间、事件、观点,团队的反应和协商。从点子提出、头脑风暴、快速试错、内测体验、内测反馈都特别流畅,真正的做到所有人都是用户,听每一个用户的声音、为所有可能的用户价值服务,不放过所有可以风暴的点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刷卡支付
基于实际情况的优化流程:
1)网络不好,H5页面无法拉起wap收银台,是不是可以用原生的方法,调用后台的能力,生成二维码;
2)后台生成稳定后不断的去尝试,在封闭的无网络的环境,又遇到问题,破解——APP端完全不用网络,只是能够生成一个凭证,类似支票的形式,让联网的pos机去云端请求;
3)解决了无网络环境也能支付,就在便利店流行起来了;
4)遇到安全风险:黑产通过获取二维码截屏、获取二维码数字、拍照等形式套钱,破解——首次扣款,弹出商家的信息让用户去确认信息,之后才走免密支付的流程;
讲解人收获:
1)认知风险被利用对抗;
2)资金流动方式选择;
3)要面向商业场景设计、模拟商业场景中的各种情景,大胆假设,快速验证,持续优化,,去解决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
老螺丝反思:
面对自己的使用场景,遇到不通畅点,可以类比联想现实生活中类似场景的解决办法,找最优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账本
场景很多,怎样去切中用户要害:
1)商户需要每天每周每月点钱,很麻烦,产品反思:每天都要算账怎么解决,商户收到钱是第一位的;
2)意识到一个支付产品的核心:一张银行卡、一个二维码、一个收款通知;
3)每天的做成即时通知,且展示当天累计的收入金额;每周每月还要点一下钱,就把月报和周报做出来;
讲解人收获:
1)面向商业流程设计,细致洞察、切中要害、化繁为简,做商家也能理解的产品;
2)还有更多商业需求可以被满足,很多点可以面向具体的使用场景去打磨;
老螺丝反思:
自家产品在对于日账单、月账单的设计的设计上,产品团队在接到需求后,也应该花一些时间想他它根本的产品意义是什么,用户的使用场景和具体需求是怎样的,不仅仅是运营活动的需求;
================================================================
三、基础支付能力
支付能力的扩大演进过程:
扫码支付+APP支付+微信内支付——原生支付+刷卡支付——委托代扣;
1)从技术层面就native和jsapi两种;
2)从场景上现在有三种:
①web扫码;
②APP跳转;
③公众号支付(公众号支付又可以从几个地方发起:公众号消息跳H5调jsapi、公众号消息调native、扫描二维码到H5再调jsapi、扫描二维码到native);
3)更高一层的抽象就是支付收单能力
①对web网站吐出的二维码收单;
②对app的订单收单;
③对公众号里的订单收单;
④对铺设在身边的二维码收单;
⑤对打印在流水单上的二维码收单;
⑥对便利店POS机上消费金额的二维码收单;
4)目前先按场景抽象+公众号来统计;
讲解人收获:
1)要有高度抽象发明创造原子产品能力;
2)当微信支付铺开,收单能力逐渐丰富,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钱包了;
=================================================================
四、 社交支付体系
体系搭建过程和各自的作用:
1)过程:账户——红包、转账(包括面对面收款)、零钱;
2)作用:实名用户、红包拉新/带活跃、转账带资金流水、零钱带余额和利润(势能,用户自己会找场景去支付);
收获:
1)产品伴随用户的需要和认知一起成长;
2)一开始不能太复杂、运动成长过程中,才慢慢成为引擎;
3)红包——转账——零钱,因为需求才有了这些看起来理所当然的存在;
=================================================================
五、商业支付体系
发展趋势和服务模型:
1)发展趋势:移动化、产品化、智能化;
2)服务模型:接入方式(服务商)、商户类型(企业、个人)、技术实现(直联、API、PC、QR Code);
收获:
1)用产品思路解决商业问题;
2)面对商业场景:打头阵是强运营的方式,后期还是通过系统化产品化的来解决长尾的问题,实现极大规模的用户层的覆盖;
3)中间涉及到很多的思考和调整优化:如直联商家、腰部商家怎么通过服务商来维系服务;长尾的商家怎样通过产品化来实现低门槛、自主化的覆盖;
=================================================================
六、持续开放赋能的商业策略
具体含义:
1)开放:打造全面开放的体系;
2)赋能:赋能商家共同成长;
微信+广告、微信+数据、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通过整个微信生态的能力赋能;
3)稳健:保障交易安全稳定;
收获:
1)价格战(无技术壁垒、不值得长期做)、差异化(基于核心能力的差异化产品才能甩开竞争者)、聚焦(看准一个点做到全国、全球最好);
2)微信支付逐步改变了大家对钱的观念、对金融的观念,征途是星辰大海;
=================================================================
七、答疑解惑
问题1:
从财付通到微信支付项目,及微信红包激活的灵感来源,内部团队是如何协同的?
依靠腾讯的大体系,各方的支持:底层的金融政策、公众号、公益等整个生态的场景、部门、BG和各投资的公司支持,创造了很多的支付场景;
问题2:
微信转账为什么需要对方确认,设计初衷是?
需要确认,更符合对话页面转账需求;
无需确认有其他的入口和途径,事实上是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设计了不同的转账入口,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去摸索;
问题3:
微信支付当前最重点探索的方向?
可以看到一个发展路径:
收银台、红包打造、转账——覆盖线下商业环境——社交引擎辅助线上商业发展、线上商业本身怎样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的体系、组合式的产品让商业产品更快的向下覆盖——背书在微信生态上,去探索差异化的生态赋能,更好的覆盖到国内的商业环境上、各行业各地区的商业支付交易;
问题4:
微信支付团队认为线下支付的关键点是什么?
怎么结合腾讯生态做差异化的打法、做市场推进是关键点,生产力发达的时代,一个创意出来会迅速跟风;
反思:通识创意不是壁垒,基于自己特色的差异化才是壁垒;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