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带班|最后一课:答学生问(一)
做老师,每带一届学生,如果只有最后一节课,你会与学生怎样度过呢?
多年带毕业班,我们的最后一课,
是在“你们看看书,我看看你们”的默默对视中度过;
或者在临别前,谆谆教导、千叮万嘱的恋恋不舍中度过;
或者在隆重的告别仪式中,彼此伤感而过……
24日下午第1节是给4班上课的最后一节语文课,假期延长课时,约定的教学内容已经讲完,在最后一刻,我觉得应该给学生一个简单又深刻的教育。
当我走进教室,环视每一位学生,大家也迅速安静下来,与我对视,期待最后一课的精彩。
“一年来,我们上语文课,每节课都是老师提问,大家回答,今天是我们的最后一节语文课,我想转变一下教学方式,让大家来做一回小记者,对老师进行提问。不限话题、不限内容,学习、家庭、心理、学校等等,只要你提出来对大家有所启发,我就愿意回答。每人有一次提问机会,好吗?”
“好呀!”学生一听就格外兴奋,交头接耳地纷纷讨论着。
一分钟,教室里渐渐沉静下来,有不少学生举起了手,师生问题开始了。
师生
生问:老师,您为什么要离开这所学校?你是怎么评价这所学校的?
师答:
如果依官方的说法,我来这所学校是支教,即支援学校的教育事业。现在支教期满,根据之前 的合同约定,双向选择,我可以回原单位了。至于对这所学校的评价,我只能说,这所学校的校名起错了,它辜负了“SY”两个字,更辜负了“XX”两个字。
生问:老师,你想过60岁以后干什么吗?
师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人其实应该时常想一想,自己到了60岁,到了退休后,还能干什么?60岁,这时的人生就走到了下半场,人还能干什么,决定着他整个人生的最终定位与价值。
这个问题,我十多年前就考虑过。那时,我三十多岁,身边有很多民办的老师,为了能转为公办正式教师,想尽办法去争取,但很多人到了退休的年龄,实现了自己的身份转变,却似乎没有什么追求了,等离开了学校,一下子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身边这样的事例,给我很多的震撼:难道我到退休时,无非是留给别人“老教师”三个字的评价?我还有没有更高一点的追求?
这时,我在《教育时报》上读到一篇陶继新的文章《为终生幸福作好人生规划》,文中就提出:每一位教师都要“为自己的六十岁准备”。我也思考这一问题:每个人都不应该顺着生活、工作自然的状态,往下滑,而应该去努力追求更有价值的改变。那时开始,我继续读书、写作,开展了专业成长。
我设想六十岁后,我的身体还很健康,我会继续站在讲台上,为大家传道授业,分享我的人生经验,目送你们到更远的地方去。
生问:老师,你为什么能够坚持长期写作?
师答:
写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锻炼写作能力,提升书面表达的素质。我一直认为,写作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的方式。莫言说过,我们说出的话会随风而去,写下的字却会被永久流传。每个人都要为后世留下点什么。写作只是一种方式,一种记录方式,一种生活方式。我觉得每天留下点什么,总会有意义的。你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