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利率与政府调控

作者: 果大喵喵 | 来源:发表于2018-03-28 15:41 被阅读52次

今天的金融课,老师给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在参与政策和经济研究的同时,也是锻炼我们主动思考的能力。

今天的题目是,政府到底应不应该调控利率?政府对利率进行调控的好处和弊端各在哪里?


先说说利率是什么。

在去年的香帅金融课上,我们学过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基准利率是两个最重要的国家调控经济的手段。央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调控资金的价格。而各大金融机构根据这个标准,来制定具体的存贷利率。利率的调整,将会对银行间市场,M2流通货币量,股票债券等证券价格,以及企业和个人的经营投资行为等等各个领域造成涟漪和震荡反应。

长期以来一直有两种声音:一是认为整个经济大环境是个有效均衡的市场,本身已经足够反映出真实的数据和情况,因而政府不该再多加干预。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市场上始终存在信息不对称,套利行为,杠杆行为,并且由于监管和法律的不完善,人性的贪婪。市场并不能完全真实反应经济情况。

两种说法各有道理。并且曾经出现过,持有这两派相反观点的经济学家,在同年先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历史事件。可见即使是最聪明的头脑们,也无法对此做出确切的判断。

我认为利率反应的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包括当前经济发展的情况, 在整个人类社会和金融发展历史上的位置,以及政府的意愿和导向,国际大环境和与他国的贸易往来关系。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利率的制定目标是不同的,既不能完全随从人们的主观意愿,也不能完全被动的依靠市场力量。利率最终调控的目的,不仅是想要客观反映经济和市场,也有人为主观上扩大和发展的意愿:在经济发展早期和低迷期会想要刺激,而在过热期会想抑制过热和泡沫。

我们需要依靠市场,参考市场反应出的经济情况,并给予发展的自由。但同时也有主观上“推波助澜”,让其变得更好的意愿,而不单单只是权利欲望上的控制。

同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味放任市场,或者政府简单粗暴式管控,都是破坏经济的极端做法。

所以人为参与调控还是有必要的,但因为行动在时间上的滞后,有像天气这样事先无法预判的突发意外等系统性误差,人们对未来的信心,消费的偏好,以及金融市场中的杠杆因素等,调控与市场间彼此互相作用,放大了反馈效应,所以调控经常会出现偏差。


国家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政策的制定中也有很大的人为因素,所以还要考虑到一国的政体结构,领导人的能力与想法。历史上各个国家都出现过利用国家工具,通过利息利率为自己谋私利的事件。即使是在当代,也仍然有很多政府并不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作为主要目标,而更可能放在军事竞赛或者其他领域上。

随着经济发展,组织也在演变,进化和改良。组织内部有不同的判断和声音,其中包括了对当下市场的分析是否正确,对未来的判断是否具有战略眼光。最终政策的制定过程也是各种力量均衡和博弈的结果。例如美国的领导人靠着各种财团的支持上台,他们要考虑集团利益。 所以政策制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势力集团的意愿,而并非市场本身。

这样的情况下,只单靠政府调控既有风险,又是不合理的。

所以,经济市场是一个动态有效的过程,它不断反应着当前的发展状况,又同时不断被场内场外的因素影响。政策既不能完全听之任之,也不能单凭一己之愿过度调节,造成人为的经济波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市场利率与政府调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xu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