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8日,继续阅读沈丽新老师的《让学生看见你的爱》172—176页。非常支持沈丽新老师的做法,我也非常注重仪式感对孩子们的感染教育,比如上一周组织的课代表胸牌颁发仪式,书画展颁奖仪式,包括七年级新学期第一节课的入班致词仪式,日常对同学的奖品发放等必须要有仪式感,如原文所说“一定的仪式感,也会敦促孩子对学校、教师、课堂、作业持有基本的敬畏感。他们也会因此不断提升自己的专注力,并逐渐获得更多的进步与成功。”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86245/8eae15abb6263d5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86245/0db69fa306a644a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86245/687f8c361b721ca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86245/1a939a33b46d89ab.jpg)
2023年4月19日,继续阅读沈丽新老师的《让学生看见你的爱》177—184页。今日思考:爱护学生就是看见学生,就是眼里真正的有学生,关注学生的日常,真正为学生的身心健康着想。比如本节当中提到的学生上课大声朗读的问题,长期大声朗读会有损学生的嗓子。我们可能都没有想到过这个细节问题,培养孩子轻言细语的习惯,沈丽新老师做的很到位,尤其是到校外去听一节公开课时,下课之后对大声朗读的孙琦同学的提醒,这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看见学生;有多少班主任注重孩子们交际能力的指导和培养呢?多数班主任充当的是刑警队长的角色或者消防员的角色,不是每天在班上声嘶力竭的吼叫,就是揪住某一个经常犯错的同学,死死咬住盯住不放,好像每天有忙不完的案子。学生不开心,班主任也不高兴,哪里还有心思去正面引导呢?实际上,这些班主任工作恰恰做反了,正面疏导永远要比“堵”效果要好的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