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老的僰王山
昨夜,在潇潇风雨中,我们夜上博望山。在竹楼上,“小楼一夜听春雨”,我们一行六人,兴致勃勃地玩纸牌“干瞪眼”,至直黎明前5点左右。
昨晚坐车身体感受的倦怠,在一夜雨声中消遁,在一夜的“干瞪眼”中消遁,只是感到眼睛有些许困倦了。为了天明后的赏景,我们暂时中止了游戏,小睡一会儿,为了天明的风景。
“帘栊昨夜听风雨”,枕着窗外的稀疏的雨滴声,沉沉入睡。
一觉醒来,已过早上十点。睡觉的状态,完全是深睡眠,这样的感觉真好,体能完全得到了恢复。
雨后 晨间 唤雨岩 ———2008 兴文僰王山之行(二)起床,洗漱完备,站在楼道上,这雨后的博望山,明静、清晰,空气中,似乎闻到了一丝笋笌的清香。看着连绵起伏的山峦,苍翠的楠竹,根根挺立。眼前这置身于翠竹中的客栈,突然想起一句诗,王维笔下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描绘的不就是眼前这样一幅画面吗?不就是一幅空山新雨后的楠竹林中,农家客栈的样子吗?只不过农家客栈是“客舍青青竹色新”了。
看着眼前这叠翠的群山,这里,已是博望山的腹地。
雨后 晨间 唤雨岩 ———2008 兴文僰王山之行(二)僰王山,又名博望山,山体植被葱翠,竹海茫茫,清幽雅静。因一个古老的民族——僰人,曾在此繁衍生息,宋徵宗政和七年,赐名“僰王山”,遂一直沿用至今。
自殷代开始,由于僰人随周武王伐纣有功,其将领被封为僰侯,并以宜宾为中心建立“侯国”。公元前1401年至明朝万历1573年,在长达近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僰人生活在川南区域以及云南东北部分地区。1573年,僰人因不满地方汉族官吏的横征暴敛,民族矛盾加剧,在兴文、珙县两地造反起义。明王朝派时为四川总兵刘显率领大军围剿,即历史上有名的“僰汉大战”。最终,僰人在兴文县九丝城被彻底剿灭,僰人自此销声匿迹。一个古老的民族,因为战争,从自退出历史舞台。至今,山上还保留有僰人的大、小寨门,古城墙、古城堡等战场遗迹。昨晚入山的时候,在其大门口就有僰人的古寨门式样。僰人最崇拜图腾,铜鼓“太阳微”造型,体现了浓郁的僰族文化,山门口,这有这样显眼的标志。
站在这博望山的竹楼上,放眼四望,平畴千里一望无涯。掩映于修林茂竹中的农舍人家,炊烟袅袅,鸡吠相闻,乡村的田园风光,一片安静祥和。遥想当年,金戈铁马、刀光剑影,古僰民族为民族生存而战,犹可见旌旗猎猎,犹可见尘烟滚滚,犹可见声声呐喊,犹可闻啸啸马鸣……
2、雨后、晨间、僰王山
雨后 晨间 唤雨岩 ———2008 兴文僰王山之行(二)吃了面条,沿着公路,去竹林间转悠。雨后的竹林中,空气怡人。走过山间一水塘堤坝,见山林中有人在挖什么东西。凑上去看热闹,一个撮箕中,装了一些山林间的药材。这个应该是好东西吧,远离了污染,山民说可食用、可入药,其药名称,已不记得了。
朋友兵带路,说准备前往一个叫做“唤雨岩”的地方。好地方,向着崖壁,振臂一呼,就会有雨滴从空中飘来。
唤雨岩有这么神奇的一个地方?内心疑惑,想见识一下这庐山真面目。
顺着竹林间的道路,大家缓缓而行。走在这样的竹林荫翳间,恍若又漫步在深深的竹海般一样,令人心旷神怡,令人神清气爽。前方有标示,唤雨岩快到了。
加快脚步,欣然前往。远看平地一样的地貌间,走近一看,原来是垂直的深涧,四周绝壁林立,有梯步下至崖底。
站在底部,望着四周的峭壁,这是多么神奇的崖壁呢,一层一层的岩石,密密层层,如千层堆叠,一幅多么令人称奇的壮观景象。我们向着千层岩大声呼喊,每喊一次,空中都有雨滴飘来。这是什么现象?是因为呐喊的声音造成了岩石的共振,导致流经岩石表层的雨滴脱落,从空中滴下来吗?那飘飘洒洒的雨,洒在脸上,凉浸浸的,令人瞬感清新脱俗。
回程的时候,我们路过一片楠竹林。大家在竹林间摆POS,朋友珂用他的单反,为我们留下了一张张至今仍然怀念的经典照片。我脱了衣服,一手撑着一根楠竹,这身上的肌肉,因为断断续续的锻炼,曾经的肌肉线条,已经不再那么明晰了。这人,怎么会懒惰,怎么会疏于锻炼,怎么会疏于坚持呢?
中午时分,我们回到农家客栈。老板已在准备饭菜,我们围着桌子,准备享用美味的午餐。
新鲜的农家豆花,竹荪乌骨鸡汤,竹笋烧鸡肉,麻辣凉拌鸡,时令蔬菜,新鲜笋片……
博望山的景观,让我们的眼睛大饱眼福;博望山的农家,有美味让我们回味悠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