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时,我第一次到西湖。去看了雷峰塔,被那些美景诗意的名字所醉倒。苏堤春晓,曲院风荷,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柳浪闻莺,双峰插云,三潭印月,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虽然没有把每一处美景都尽收眼中,但在少女的心里,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里,已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我给当时的一位笔友寄明信片与信件,我在信里写到,“我不想活很久,亦不打算结婚成家生子,最好活到30岁就够了,然后挑一个春光明媚的晴天,就安静的长眠于西湖下面。来世,做一个与西子一样的美人”。
现在想来,不禁要笑当时的自己:何等的痴傻!
我在未结婚前,确实没想过活很久。我没有疾病,身体健康。那时候只想到一件事:如果有一天,父母先离我而去,我肯定也是不活了的。我无法想象那样的情景,每次假设这件事都让我痛苦万分。
后来结婚了,有家了,有了自己的孩子,看着他一天天长大,健康活泼,我再也没想过父母走后我该怎么办。反而又忧虑:如果有一天我离开这人世间,我的孩子该怎么办。都说,母爱是循环不断的被辜负,果不其然。
几年前,奶奶去世,我的孩子三岁。我第一次看见父亲的脸上泪水纵横,母亲更是哭的晕了过去,这是他们最后一位至亲长辈。我被奶奶从小带大,也在她的遗体前哭的撕心裂肺长跪不起。但是等奶奶被抬上山后,我就渐渐释然了:她是与爷爷团聚了。晚上回到家,抱着孩子香软的身体,看着他纯真明净的睡颜,虽然依旧觉得难过,却没有那种活不下去的念头。我已有铠甲,为母要刚。
书里写到:一切都令人悲伤,这是自然的法则、世界的本质。每个人都一样经历着爱与被爱,经历着失去和死亡。
虽然以衰老和死亡来完成的这一场告别,会让我们捶胸顿足撕心裂肺的疼痛,但当我们逐渐明白,人生,就是一场场不断的告别,知晓这本质这宿命,就不再痛苦的挣扎抗争。爱来临时拥抱,离开时放手。
最好的告别是手放开,依旧把你放在心底某个温柔的角落,然后继续我往后余生没有你也要披荆斩棘的生活。
虽然殊途,最后会同归一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