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在主题为“变革·融合·升级”的伯索云学堂2019教育科技金陵峰会上,伯索云学堂创始人&CEO陈志飞发表演讲。
以下是陈志飞演讲的主要内容:
对于当下传统线下培训机构的业务升级之路,我相信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和分享,很多校长对于OMO(线上线下相结合)这样一个升级模式已经没有任何的质疑了。但是每家机构在走OMO的道路的过程当中,会有自己的路径和自己的方式。伯索云学堂作为OMO教育模式的推动者和参与者,从7年前创业就是这样的定位。当然对于行业升级这么大的一件事情,光靠伯索是不够的,伯索云学堂也仅仅能在这样的一个趋势中做一件事情——做最好用的线上教学和服务工具,来为传统的线下培训机构OMO业务升级也好,或者业务转型也好,提供一个有力的技术和产品的支撑。
“伯索的初心,做最好用的线上教学工具”
当谈到做一个工具,一个APP,你们会问这么多人干了7年?有这么难吗?很难!我刚才讲了做工具性的产品最大的是瞄准场景、聚焦就是要不断的打磨。为什么我们聚焦工具可以支撑我们伟大的梦想?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生产工具不仅是社会控制自然的尺度,也是生产关系的指示器”!,K.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8页。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当中工具承担着非常巨大的作用。
工具本身具备提升效率的能力,但是工具能不能发挥它应有的社会价值,是取决于工具的使用者。就像刚才阳光教育集团的刘好宽董事长所讲的,他为什么说他的PPT分享给大家没有关系。如果看一个PPT就可以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学习就很容易了。
比如孙子兵法已经存在这么多年,有这么多企业和这么多国家的军队,都用孙子兵法进行排兵布阵打仗,为什么结果迥然?这和背后的人有很大的关系。同样工具的使用者对于工具发挥它的社会价值是有深刻的决定性的。
我的联合创始人徐勰昨天说:“工具的创造者是美丽的,但是更美丽的是工具的使用者”。所以说,在工具的使用过程中和伯索项目落地过程中,我们是跟很多学校校长有深度的交流。工具使用得好不好,更多的取决于我们的老师,他们才是最美丽的。总而言之,工具对于推动社会,对于改变社会生产关系有巨大的价值。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定位为一家做工具产品的技术公司。
我们看到原始社会一块石头就是一个工具,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都是因为工具的使用或者创造性的工具的出现,才使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社会生产关系的重构。
我们现在正处在信息社会,大家想到更多的可能是知识!知识的诉求会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刚需;知识的应用者会变成财富的拥有者,会成为支持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我就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10年前老师如果不会用电脑,可能很难胜任教师这个岗位。同样的事情现在也正在发生;两三年之后,如果一个老师不会使用一款在线教学工具,他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所以在线教学工具会变成大家的一项基本技能。 我们作为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一定要对线上的手段高度重视,要把线上工具的使用变成每位老师的基本技能。
用在线工具对于学校来说能做什么样的事情的呢?
今天早上第1位分享嘉宾广州明师的彬彬总讲的,不是把线下东西直接搬到线上去,而是可以用线上的工具解决线下做不了的事情,或者在线下做的效率比较低的事情。总而言之,你要学会使用线上的工具。
我们不低估工具的价值,但是也不要低估制造工具使用的难度。
在我们早期跟一些学校合作的时候,他们也在自己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去做一些互联网技术产品,或者互联网在线教学工具。我们当时在团队里说,如果一个培训机构的技术部门能干我们要干的事情,说明我们已经没有存在价值了。
当然了,新东方好未来这种体量非常大的机构,它们是具备能力来自己做的。但是绝大部分的培训机构做这个事情是不专业的,也是不经济的,这就是社会分工。所以说不要低估制造工具的难度。
伯索云学堂投入了整整7年的时间,200人年。如果你有20个人的技术团队,你要干10年;如果你要有10个人的技术团队,就要干20年。我们仅仅在产品技术的投入已经超过了5000万,作为一个将近100人的公司,产品技术占了一半,就做了这么一个APP。
累计投入
7年,200人年,5000万
7年,我们在做产品的过程中并不是闭门造车,我们会和大量的客户进行交流,了解用户的需求,再去不断迭代我们的产品。正因为这样持续地投入、持续地聚焦,以及持续地跟客户深入交流,再去迭代我们的产品,我们才能不断推出一些新的功能。
7年累计
1500+用户调研,2900+用户需求,200+版本迭代
正如我前面说的,实际上做工具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你要做成什么样?哪些功能要增加?有很多体量很大的学校,他们会提出一些要求。我们经常在想,我们是简单的答应客户的需求,还是说我们一定要基于这个场景提出合理的需求。
如果所有的场景都是客户的理解比我们还深刻(当然在一些场景客户一定理解比我们深刻的),我们就失去了价值。因为我们希望变成合作伙伴的技术外脑、产品外脑,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外包公司。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有很多的碰撞,再不断推陈出新!
其次,作为一家纯软件的公司,对一个在线学习的教学工具,我们也在不断的去拓展它的应用场景,比如现在国家在大力的鼓励和提倡素质教育,客户就给我们提出来了,说在线教学能否有效的支撑素质类的教育。实际上现在有很多的一些垂直细分的赛道,在线VIP陪练,在线美术。基于这样的一个诉求和场景,我们就把我们的产品针对这个场景做了很独特性的优化,以方便用户在开展素质教育的时候,很便捷去使用,来满足他们在这个领域的拓展。
伯索云学堂作为一种线上的教学工具,我们本身是没有内容的,我们基于工具如何在智能化去做一些探索,来提升老师使用工具的效率。
传统机构的互联网演进
首先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个节点来去做人工智能?
不是追风。首先培训机构要改变一些思维的认知和习惯的改变——首先要线上化,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还没有现代化就去谈人工智能,再去谈一些高精尖的东西,那是很难的。
首先是认知和习惯的改变,把一些线下做不到的场景或者做的效率比较低的场景,首先实现线上化。在线上化这个动作完成之后,再去做一些商业化的探索。因为很多培训机构,包括今天明师的彬彬总,他们最早使用我们的产品的时候,实际上对线上业务没有考虑清楚,所以一开始用这个工具来去做服务的,解决线上化的问题,在线上化被逐步的落地和执行过程当中,对业务的开展会有更清晰的想法,就看看能不能把一些业务包装成服务,把一些服务包装成业务,甚至一些单独的线上课程体系,开始实现商业化的变现。
他们今年有将近30万人次,线上业务占他们线下的收入还是比较少的,不到3%,但是也是有几千万的收入了。对于他们这一个体量,市场占比可能会比较少,但是从线上话到商业化,是一步一步来的。实现商业化过程中,自然会积累一些数据,这个数据会不断的帮助技术也好,产品也好,来支持客户使用智能化的事情。
举个例子,一个学生用伯索云学堂工具问了大量的问题,你可能就推出来,他在哪个知识点会薄弱;他的作业通过老师的批改,也会沉淀大量的学习行为数据。来指导老师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或者重点突出地去做辅导,做分层服务。从行业的发展角度来讲,我们是来赋能教育机构的。有了这样一个前提之后,伯索作为一家教育机构,技术的提供方,我们也带动好用的工具,往智能的工具去演进。
为什么在当下可以用智能?
刚才我讲了一个逻辑,它要满足这个行业发展的规律。第2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到今天,在很多的领域已经非常成熟了。我们就说人脸识别。一家优秀的公司去做人脸识别,人脸识别可能一个就是95%,一个是92%,93%准确率。这是行业技术它成熟到一定的程度,会来反馈到整个行业。现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在全球就有很多优秀的公司把一些东西开源出来了。
像美国的谷歌Facebook,苹果,微软会把很多底层的技术开放,当然国内也有大量的优秀公司,像科大讯飞、百度,很多的东西行业已经成熟到一定的程度了。这就是为什么在当下很多的产品可以做智能化,一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它沉淀了很多的数据,包括用户的使用习惯。第二,正是因为在这样的一个场景下,我们才有可能把好用的工具往智能的工具去做迭代。
伯索云学堂作为一个工具性产品的提供方,我们就希望能做一款好用的工具,让老师更好的服务学生。今天把AI的元素和技术加进来是基于什么?是让老师能更高效、更智能的来服务学生。
我们不是用AI取代人,作为一个科技公司,我们的人工智能不是取代老师!
一些客户问能不能用自动批改或者什么之类的,让老师工作量很小?这个逻辑出发点是对的,但是反过来想问一下,如果技术可以取代老师,我们教育机构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教育行业里老师这个职业是最难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它牵扯到大量的复杂的场景。
伯索云学堂有一个可爱的、有梦想的团队,我在这里请各位校长给我的伙伴们一点掌声。因为是他们在去年以来始终不断的去打磨产品,不断的去跟客户沟通,让我们的产品既功能强大又简单好用。实际上这是一个矛盾,做产品永远是做减法,但是在功能迭代的过程当中是不断的去做加法。
做产品迭代过程当中是这样一群有梦想的人,执着的、固执地、孤独地在坚守着!我们一直在路上不断在超越!所以说在孤独的道路上,没有谁可以替代你去忍受这种孤独,唯一的安慰就是我们不断的在超越。在产品的落地和执行的过程当中,会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伯索云学堂是OMO业务升级的推动者和参与者,但伯索云学堂也仅仅只能做一点自己擅长的事情,真正要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伙伴、更多的技术提供商、更多的上下游的伙伴一块来推动这个事情。所以伯索云学堂在服务用户,在帮助用户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希望和更多的优秀公司进行合作,给我们的培训机构提供一个数字化教研和教学运营的一体化的系统。 给客户带来好的体验感。最后一句话,送给我们在座的各位——我们携手前行,相互成就,谢谢各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