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格哈德·沃尔佩Gerhard Walper老师公益工作坊。
早起写文,没过脑子,走的心。纯日记式感受,看不懂就算了,我留给自己的记录。
从12年知道家排到16年11月22日才算真正的参加了一次家排工作坊。当获知格哈德·沃尔佩Gerhard Walper老师工作坊的消息后,根本没有犹豫,加微信,分享截图,缴费,前后用了三分钟。
这事没过脑子,直接走得心。事实证明,跟着感觉走,没有错。
在现场我记录了很多文字,事后也和朋友分享了很多次。
时隔三个月,写在这里的,就是印在我心里的,纯感受体验。
感觉是灵魂的语言。
《与神对话》
我只是想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记忆。这份记忆可能被加工过,也可能混入了自己的感觉而被篡改过。不过这是我独有的经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在那个时空,学习了我该学习的。
感恩一切所有的安排。
如是的接受一切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
老师说,如是的接受,不要有期待。
我想,应该是如是的接受当下的现状和这八苦吧。
一直如此!死苦与爱别离苦
死亡是个很大的议题,很多宗教哲学都绕不开的话题。因有生必有死,向死而生,死亡是谁都逃不了的结局。
死之所以苦,不只是因为我们自身的死亡,还因为我们要面对亲人的离世。
生死是大事,我们已经好久没有被教导如何面对死亡。
得绝症被隐瞒,错过了处理死亡的最后机会。
因怕死亡影响当时要做的所谓重要的事,如高考,出国,工作等,而隐瞒亲人离世的消息。错过的是面对死亡和离别的学习。
死亡的课题,影响终生。比之那些,无比重要。不要因为不舍,而剥夺他人面对死亡的权利!
整天的工作坊有至少三次涉及到了死亡的议题,至少我记得是三次。我想这是我们在场数百人共同的选择,选择在此时此刻一起学习面对死亡。
第一次,趋于死亡的倾向
老师第一个安排的话题是亲子关系,没想到第一个案例就和死亡有关。
被请上台的是一位父亲,他轻松上来,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孩子。和老师一起静坐了几分钟后,老师请上来一位他孩子的代表。
孩子代表上来之后,就站在角落里,一直看着地下。老师观察了一会,又请上来一位代表,躺在孩子一直看着的地上。
老师让那位父亲站在场中,去感受,然后说,"Move on ."(可以移动了)。
然后,那个孩子代表毫不犹豫的和地上的人并列躺在一起。我被震撼到了,那是毫不犹豫的想要去死啊。
远远的我都能感觉到那位父亲的无措,我看着他妄图把孩子拉起来却没有成功。最后,那位父亲只能无助的坐在他们身边。
一个上台还很轻松的男人,就那么无助的坐在舞台中央,整个侧面都像在无声的嘶吼,为什么会这样。
老师问那个父亲,你明白发生了什么吗?
离太远我看不清父亲的反应。
孩子是没有问题,他只是在反映大人的问题。因为你不愿接受那个死去的人,孩子看到了,他感觉到了。所以孩子有赴死的倾向,愿意和那个人一起死去。你要改变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孩子。老师说到。家长的秘密,在孩子身上
第二次,面对死亡
我惊叹于潜意识的敏感,和身体的本能反应。这个案例刚开始还没主题的时候,我就走神了。后来,我想是因为我不想面对死亡这个话题吧。
等我回神的时候,台上已经并排躺着好几位“死人”了。
看到后面才弄清,案主上来是为了解决紧张的。之所以紧张是因为不想去面对已经故去的人。
全程这个案例我胃火烧火燎的疼,一度以为我要得胃病了。胃是积压紧张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压力大会用吃来缓解。
我就这么压着胃盼望上半场早点结束,我想要填满我的胃。
最后在结束前老师带着我们所有人说了一段话,也是案主要对他故去亲人说得一段话。
我对你的死亡说是,我对你的命运说是。我知道你没有离开我,我知道你和我在一起。
我将超越你的死亡,继续前行!
生和死是没有分离我们,我们是在一起的!我将和你一起前行!
说完这段话,躺在地上的人,站了起来,走到了案主的背后。
老师说,当我们去接受亲人的离世和命运的时候,他就不会成为你的负担。他们会一直陪伴你,保护你,爱你,就和生前一样。心存感激,一路陪伴
你要做的就是继续前行,这样他们就会随你一起前行,而不是留在原地。
第三次 死亡是个大议题
原谅我关于死亡的议题就走神。忘了怎么开始的了,只记得老师请人上来代表生死。
案主从不敢面对,到勇敢看向死亡,再到试图接近死亡。
只见死亡的代表伸手制止,请他留在原地。
老师说,死亡是个大的课题。我们需满怀敬畏。
过早的接触这个议题,不知道是我的幸还是不幸。我想我需要对我的生命说是。
《不死法医》 Forever求不得苦和怨憎会苦
下半场让我流最多泪的案例。
在解决病痛这个环节,一个文静的女士被选为案主。她说她有头痛,发作起来很厉害的那种。
静坐归于中心后,老师请上了另一位女士代表她的母亲。
女士面对她的母亲,双手紧握。老师让女士对她的母亲说,"I hate you !"(我恨你!)
那女士一遍遍地说着“我恨你!”,一直到最后声嘶力竭,痛苦流涕。
对最亲近的人,我们隐藏着最深的愤怒。情绪没有离开,它转过头,攻击你自己。
老师说,我们因为想要的更多而愤怒。
I am angry, because I want too more .
当那位女士宣泄完情绪,小心翼翼靠近她的母亲时,她的母亲马上拒绝了她。(连我都觉得受了一万点的伤害。)
下面就看着这位女士满场追着母亲,希望亲近她。她的母亲满场在躲,最后竟然背对着她,不愿看她。
那么女士就像流落街头的小女孩一样,一遍遍问着“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对我?”声音凄楚。
老师说,现在可以停止了。女孩向他投来了求助的目光。老师说,跟着我说:
She gives everything she can give. We cannot expect more. We need release. If we shouldn't release, we feel angry.
她给她所能给的一切。我们不能期望太多。我们需要释怀,如果不能释怀,那会让我们愤怒。
We look our mother with love. Thanks for her love. I take this love. I take your as your love thank you.
我们带着爱看向我们的母亲。谢谢她的爱。我待带着这份爱和我自己,谢谢您。
Now I let you go, I set you free. And I live my life on my own. Thank you dear mom.
现在,我放手,我给你自由。我将开始自己的生活。谢谢您亲爱的妈妈。
最近有很多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
按老师所说的,对一切说是。我们是不是更容易释怀和原谅。
She gives everything she can病苦
关于家族遗传病,老师解释到:
家族中的遗传病是必要的。它将家族的人相联结,命运相联结。
疾病是家族中我们想要排斥和遗忘的那个人。联结他,看看他想说什么。所有的病,都想提醒这个人的存在。闭上眼睛等待这个画面。
关于戴眼镜:
戴眼镜是因为隔绝了爱,隔绝了表达。
回家感受了一下,确实想要隐藏想法或是“准备战斗”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戴好眼镜,就像要身披盔甲一样,让眼镜来保护自己。
让爱自由流动,争取能早日摘掉眼镜。
这个角色形象的设定,是有心理依据的吧Love move us. Love move us together. We move us toward someone. Movement makes contact, bring some people to us.
Gerhard Walper
爱带着我们移动。爱带领我们走向一起。我们靠近某人。移动带来了联结,移动带着某人来到我们身边。
格哈德·沃尔佩
格哈德·沃尔佩老师简介:
教育家,治疗师。德国海灵格学校认证导师,伯特·海灵格最有经验的弟子。1988年起即跟随海灵格夫妇组织了许多场工作坊。2007年起即成为海灵格学校认证导师,在海灵格国际营中广受赞誉。
Gerhard Walper,born in 1956,is a professional educator and therapist, a teacher at the Hellinger School and a lecturer at the University of Jean-Monnet in Brussels. He is the director of his own Family Constellations Institute and an outstanding and most experienced disciple of Bert Hellinger. Since 1988 he follows Hellingers work and development and organized many workshops for him in Germany. His close cooperation with Bert and Sophie Hellinger and his excellence made him a teacher at Hellinger School all over Europe and a speaker at the International Hellinger Camps since 2007. He has exceptional experience in all the fields of constellation work.
The end.
现场帅照,本人更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