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哲思想法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三)不要让你对孩子的关心变成“干涉”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三)不要让你对孩子的关心变成“干涉”

作者: 彻敏 | 来源:发表于2020-11-25 12:48 被阅读0次

    从小到大,我们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可以说,他们是“关心”我们最多的人。是的,没有他们的细心照料就没有我们的现在,但有些时候往往是关心用错,成了“干涉”,从而造成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矛盾的产生。

    慢慢长大,不知不觉我们也在用同样的方式“关心”我们的孩子,眼看着矛盾就要开始。自从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关心与干涉是两码事。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关心用对,彻底改变这种人际关系之间的烦恼,请看以下分析:

    1、 人究竟为什么要寻求别人的认可呢?

    首先,人为什么要寻求别人的认可呢?在阿德勒看来: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受赏罚教育的影响。

    在我们小时候:如果做了恰当的事情就能够得到表扬,而如果做了不恰当的事情就会受到惩罚。当然这个恰当的标准是由大人来定义的。

    那么,在赏罚式教育之下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如果没人表扬,我就不去做好事”或者是“如果没人惩罚,我也做坏事”。这是先有了希望获得表扬这个目的,所以才去做某事。并且,如果不能够得到任何人的表扬,那就会很愤慨或者是下决心再也不做这样的事情。最后,活着活着,我们的生活目标就成了“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

    例如:我一个朋友的孩子,从小在父母的高压下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今年读初中了,小孩开始叛逆了,为了学习也常常与父母谈判:不给买手机就不上学了,不给买名牌衣服就不读书了等等;把这两口子搞得焦头烂额。最近他们两口子也在反省,原来从小他们对孩子进行的是赏罚式教育,考的好就给孩子买东西,考的不好就惩罚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才有了“必须给我好处的目的,我才去读书”的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想要取得别人认可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采取“满足别人的期待”这一手段,这其实都是受“如果做了恰当的事情就能够得到表扬”这种赏罚教育的影响。如果工作的主要目标成了“满足别人的期待”,那工作就会变得相当痛苦。因为那样就会一味在意别人的视线、害怕别人的评价,根本无法做真正的自己。

    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的人,所以才会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那么,人为什么会如此在意别人的视线呢?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你还不会进行课题分离。把原本应该是别人的课题也看成是自己的课题。

    就像我的那个朋友一样,学习是孩子的课题,“关心”太多,反而成了“干涉”;在教育中,“干涉”必然产生反抗,矛盾也随之产生。

    2、学习是孩子的课题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阿德勒说: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那么,父母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如果这样的话,那肯定就避免不了冲突。因此,我们必须从课题中分离开来。做到不干涉孩子的课题。

    世上的父母总是说“为你着想”之类的话。但是,父母们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面子和虚荣又或者是支配欲。也就是说,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我”,正因为察觉到了这种欺骗行为,孩子才会反抗。

    如果就学习而言,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告诉孩子在他困惑的时候我随时准备给予援助,但不可以妄加干涉。如此一来,察觉到父母变化的孩子也就不得不考虑一下今后该如何做这一课题了。他可能会寻求援助,也可能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倘若家长无视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学习,那结果只会是日后产生更加强烈的反作用;就像上例中的小孩一样,小时候被“干涉”太多,上中学就开始叛逆了。也许,你可能会想,就这么从小放任孩子不管吗?非也!人都有追求“优越性”的欲望,当你带孩子进入广阔的世界,培养孩子通过阅读看到很多丰盛的生命时,孩子自然会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到时他自然会做好的自己课题,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就像在第一夜中说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人,他们不会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去生活。孩子的学习、工作、结婚对象或者哪怕是日常行为举止都不会完全按照父母所想。所以如果你正在为你和孩子的关系感到苦恼时,首先要弄清楚“这不是自己的课题”这一界限;然后,请丢开这个题。这,是使你和你的孩子关系简单,和谐的关键。

    3、 正确处理与孩子的关系:

    对于人际关系,我们都可以这么做:首先要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而且,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如此才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的烦恼。

    记得小时候在穿针的时候,老是穿不进去,这时妈妈走过来告诉我,你盯得太紧离得太近就会紧张,是穿不进去的;只有留点空间,放松一些才能穿进去。同样,要想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近,贴在一起,那就无法与对方正面对话。

    但,距离也不可以太远。太远就看不见针孔了。同理父母如果一味训斥孩子,心就会疏远。如果这样的话,孩子甚至都不愿与父母商量,父母也不能提供适当的援助。所以,双方的关系须是:伸手即可触及,但又不踏入对方领域;保持这种适度距离非常重要。

    例如:孩子总是系不上鞋带,对繁忙的母亲而言,直接帮孩子系上要比等着孩子自己系上更快。但是,这种行为是一种干涉,是在剥夺孩子的课题。而且,反复干涉的结果会是孩子什么也学不到,最终还会失去面对人生课题的勇气。

    阿德勒说:“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

    所以,你想和孩子收获一段良好的关系,需要放开手来,不再干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三)不要让你对孩子的关心变成“干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fn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