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爷爷原本是山东人,那一年山东闹饥荒,人们在地里寻找着一切能糊口的东西,先是吃地瓜秧,吃光了秧子就开始啃树皮,最后连树皮都没有了,只能靠喝水充饥,饥荒不久爷爷的奶奶便饿的看不见东西,不久雪上加霜的事情发生了,家人最后的希望“保命粮”被人偷走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爷爷夹起铺盖卷,直奔东北。
二
因为爷爷有过这段挨饿的经历,所以生活非常节俭,即使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炒菜也不舍得放油,爷爷经常炒一道尖椒碎炒鸡蛋的菜,当这道菜端上桌子时你可能会产生疑惑,鸡蛋在那里,没办法,一颗鸡蛋无法包裹住所有的辣椒碎。
爷爷节俭,爸爸也会过日子,而我从小就被灌输不能浪费食物的思想,有时我不吃这道看不见鸡蛋的辣椒碎,爷爷就会用山东话说“还是不饿,饿的你狗牙呲呲着,狗屎你也吃了”。
所以零花钱对我来说,是奢侈的,即使爷爷给我零花钱从没超过五毛钱,但有!我就已经很开心了,那时我买不起华丰方便面,但在选择两毛钱的泡泡糖与一毛钱的冰棒时也要纠结好久。
三
这种生活直到我参加工作后才有了明显的改观,单位提供伙食和住处,这样生活的负担就小了很多,加上开的工资可以自由支配,花起钱来逐渐变得的大手大脚。
单位里的同龄人较多,刚上班大家经常聚在一起喝酒吃饭,虽然轮着坐庄,但每次吃饭+唱歌也差不多600的样子,一个月最少坐两回庄。
之前不认识什么是阿迪、耐克,但现在看着身边的人都穿,我也开始了买5.6百的鞋子穿,顺便还会买些衣服。一个大老爷们也开始吃上了零食,有时因为“忙”错过了保质期就随手扔掉,毫不心疼,这样一个月再去了话费等乱七八糟的花销,也剩不下啥钱。。
过年回家每次都是大包小包的往家拎,临走时还得给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扔”个千头八百的,一副挣了大钱的样子,只有自己知道,我是个月光族。但我终于体会到了花钱原来是这么的过瘾,这么的畅快。
四
潇洒的日子随着买房子还贷款而变得拮据,毕竟小一半的工资都还了贷款,再去了人情来往,养家糊口,不仅不剩,有时还得透支。
这下子可不敢大手大脚的花钱了,之后随着女儿的到来,两口子就更加仔细、算计着过日子,只将“好刚”用在女儿身上,我与爱人则是能对付就对付。
老婆每天盯着聚划算,看有那些既经济又划算的东西值得入手,我则盯着双十一与免费试用的商品,然后给商家好评返红包、熬夜抢单、等半价。
平常到超市买香蕉都是按根买,当老婆问我吃不吃时,我则是啥也不吃,只有当她吃不下时,我才会“勉为其难”的替她分担。
日子过了两年,家里开始有了结余,起码不会有透支的情况发生,而且还有了些存款,只是此时身上九块九的衣服有些缩水,好些特价抢来的东西堆在角落用不上。
五
直到看到笑来老师关于三种个人商业模式的文章,让我对“钱”有了新的认识,之前为了省钱“牺牲”了大量的时间与注意力,而时间的成本,是我从未考虑过的,这部分时间没有用来陪伴家人增进情感,也没有用来学习与成长。而注意力则都投入在了如何买9块9的衣服,如何享受优惠条件之上了。
老师说,只有不断的成长才能实现财富自由,当我们通过了那个里程碑事件,人生的拐点财富自由就会实现,而此时你会发现,现在花的钱都是小钱,不值一提的小钱。
这一刻我幡然醒悟,既金钱>时间>注意力这个价值观的顺序不对,应该是注意力>时间>金钱才对,并且将它用在成长之上,而我成长的途径就是不断的学习。
于是我将专栏里推荐的书抄录了下来,带着书单去了市里的书店,但是大多数书都没有找到(可能是我去的书店不对),但是找到了王小波先生的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些肉疼的付了28元后,把书带回了家。
其实我的书单里还有特意给女儿挑选的书,但我在书店里没找到,只能在网上搜了,最终挑了两套女儿适龄的书,共12本,200多,但我知道,这只不过刚刚开始。
女儿现在还不到两周,但当我明白了成长的重要性后,我决定为女儿的成长加大投入的力度。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天花板”当我看到这句话时,将又将犹豫了很久的《得到》听书VIP开通了,因为只有我不断的成长,才能为女儿撑起更广阔的天空。
今天老婆要给女儿买玩具,说在聚划算上看到一款带磁力的会变形的玩具,我说咱们要不考虑考虑乐高吧,家里“便宜”的玩具不少,虽然也都有着开发智力的幌子,但是孩子除了“乍见之欢”,并没有收获,还不如多花点钱,买一个“久处不厌”的,让孩子成长“伙伴”那。
六
同样都是花钱(除了生活必需之外的),并且都是长期、不小的花销,但是两阶段花钱的心态却不同。
因为前一种花钱叫挥霍,后一种花钱的叫投资。(学习成长是高回报的投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