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作者: 素素1 | 来源:发表于2022-09-04 07:51 被阅读0次

           读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书读薄,比如诸葛孔明“观其大略”、陶渊明“不求甚解”;一种是将书读厚,比如王嗣敏“打破沙锅问到底”。以本人的不成熟见解,将书读薄的往往集中于非专业读者,他们读书的目的是知道“是什么”,将书读厚的则除了了解“是什么”,还需要给出“为什么”“如何办”。

          《史记》,相信很多爱好文史的读者都读过,但是我们一开始读的都是史记故事,而不是史记原文。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一致的现象,主要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光凭我们有限的阅读能力,是无法读出司马迁简短有力文字背后的深刻用意。于是,古往今来,读者只能通过故事来解决有限的认知能力与无限的文化底蕴的矛盾。

           感谢王嗣敏历经多年所做的贡献,阅读《细说史记三千年》,你会走进那个遥远的时代。举例而言,我们今天引以为傲的成语,从春秋战国算起,已经有了两三千年的历史,尽管我们并不一定知道仁义之师、退避三舍这些成语是从何种环境中生成的,但我们使用这类成语毫无障碍感。

           历史不容想象,但研究历史却少不了想象。王嗣敏指出司马迁写作《史记》是基于一定想象力的发挥。一部《史记》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从黄帝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司马迁的古代史部分”,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汉景帝时代是“司马迁的现代史部分”,从汉景帝到汉武帝时代是“司马迁的近代史部分”,而且王嗣敏给出了划分的原因。如此可见,对于“司马迁的古代史部分”,他既不可能有考古发现,也不可能有规范的典籍记载,因此只能凭着当时大众口口相传的线索,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去展示心中那漫长而光辉的“原始”时光。

          《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归根到底,它有效地处理了“历史的真实”与“性格的真实”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我们完全没办法推理出性格决定历史。作为史书,他首先要关注的是“历史的真实”,哪怕我们把历史当作小说去读,也要符合当时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其次才是“性格的真实”,推动历史走向的毕竟是人,只有人才能创造历史、并从历史中反思。反思即使不是我们读历史的唯一意义,但我们如果能从历史中反思,像一面镜子既照见走过的路,也照明我们要走的路,我们就是减少挫折与痛苦的概率,增加幸福与快乐的权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gp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