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变调规律:1、“ 一” 在单独使用、夹在一串数字之中、作为序数或在词句未尾时,读第一声。2、“一”后面的字是第四声时,“一”读二声。3、“一”后面的字不是第四声时,“一”读四声。4、“一”在两个字的中间时,读轻声。
“一”的音变1
一yí败涂地 一yì本正经
一yì笔勾销 一yì波三折
一yí臂之力 一yì表人才
一yí步到位 一yí唱一和
一yì尘不染 一yì成不变
一yì筹莫展 一yí触即发
四声的调值是51,两个四声在一起,前一个四声变53,这是语流音变当中的一个规律。
朗读基调:稿件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每一篇稿件都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和分量,有的昂扬有力,有的深沉坚定,有的悲愤凝重,有的喜悦明快,有的豪放舒展,有的细腻清新,这些都属于基调的范畴。基调是全篇的色彩和分量的反映,并且具有统一而又变化的特点这种变化,既是形成稿件基调的具体因素,又受稿件基调的统辖制约。稿件基调必须由朗读基调表现显露出来。朗读基调是朗读者对稿件理解和表达的统一,是朗读者所把握到的稿件总的感情色彩、分量与朗读时候的声音形成的统一。
播讲愿望:是朗读者明确播讲目的后产生的某种主观愿望。播讲愿望植根于对朗读的熟练,对生活的体验对他人的关照。
感受:朗读者透过文字符号联想到客观事物,从而接受其刺激产生内心反应的过程。包括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
形象感受:由语言内容引起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方面的内心体验。这些具有形象性特点的感受是在想象和回忆中出现的,各种感知觉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作用,由个别感知,进入综合感知的领域,为我们的朗读创作提供情感依据。
逻辑感受:朗读者对于体现在语言链条中的并列、对比、递进、转折、主次、总括等多种逻辑关系的内心体验。它深化着朗读者的思维,获得语言内容进行的推动力,使朗读环环紧扣,完美和谐,有了充实的内心依据。
语势:根据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有声语言中语句发展或行进的趋向和态势,它包括声音强弱、高低、长短、气息深浅、多少、快慢,口腔状态松紧、开闭,舌位前后的综合变化态势。朗读的语流应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呈现波浪式,体现典型性。它有5种基本形态:波峰、波谷、上山、下山、半起。语势同语调可以并用,但必须坚持思想感情与声音形式的和谐统一,必须避免那种把某种思想感情纳入某种声音形式机械对应的做法。
本周词条及字词练习汇总❤️
周日,一起温习本周字词和词条,一起查漏补缺。本周我们练习的都是声调板块,调值有问题的朋友们请加强练习。语言表达的练习之路来不得半点偷懒,真心希望提高自己的你,请加油!
一周词条温习
(2020/7/20--7/25)
本周,我们学习的词条有:寓言朗读、诗歌朗读、文言文朗读、情声气的关系、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串联词。
【寓言朗读】寓言式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言必有寓意蕴于内,必有形体故事显于外。朗读寓言就是为了通过形体,揭示寓意,给人以启发。
7/20
【诗歌朗读】诗歌的朗读可分为格律诗朗读与自由诗朗读。格律诗具有字数一定、语结一定、韵脚一定、平仄一定等特点,朗读时要富于变化,以“语无定势”冲破种种“一定”,是朗读好格律诗的诀窍。自由诗的朗读讲究1、深入意境,因境抒情。2、把握节奏,重视诗味。
7/21
【文言文朗读】文言文是一种言简意赅的古代书面语言作品的统称。文言文的朗读由于种种障碍相对白话文要难得多。朗读文言文时应当熟读原文,加强感受;整体平缓,词语拓开;语势复归,读而不说。朗读时,不应循规蹈矩,同样讲求“语无定势”。
【情声气的关系】所谓情,是指在语言表达中由稿件具体化、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的稿件的思想感情。所谓声,是指规范化、艺术化了的有声语言。所谓气,是指在使用胸腹联合呼吸法即两肋打开、丹田收缩的用气方法的过程中,形成气根和气柱,自如地控制吸气、呼气的气量与流速,以便于增强发声的支撑力量、减少声带的压力、加大唇舌喷弹力的幅度。讲究“情取其高、声取其中、气取其深”。情是统帅、主导,是内在的;气息、声音是被统帅、被引导的,是外在的。情只有通过声音和气息才可以表达,声音和气息对于思想感情的表达又绝不是消极的,机械的,而是积极的,灵动的。表达过程中气息是运动的,声音是自如的,气托声,声传情。
【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是指朗读者对语言内容进行具体感受的深化,是指朗读者由语言内容引发的思想感情从积聚到迸发的状态。总而言之,是指朗读者的思想感情随着语言内容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状态。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是语言表达创作的重要心理依据,是语言创作的前提和保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串联词】串联词是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将节目各个部分通过自身语言进行衔接转换以使其按次序展开,并且连贯流畅,一气呵成,同时以自身精彩的语言增加节目的可看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