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安慰剂OR苦口良药?

安慰剂OR苦口良药?

作者: 朱海 | 来源:发表于2017-07-29 23:24 被阅读0次

      “良药口利于病” 、"吃得苦中,方为人上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寒来”……这些我们从小耳濡目染的苦字名言,有些甚至作为了我们求学之路的座右铭。虽然小时候看到这些苦字名言会有些许不舒服,良药必须苦口吗?但是随着教化也就慢慢接受了,或者说是没有更好的理由去反驳或者替代这种先后甜的思想。

      直到看到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里说:在他的世界里是没有“坚持”、“努力”这两个字的,因为他不需要坚持也不需要努力,他做所有的事情有的是动力。他说,一件事要是靠坚持和努力才能完成,那这事肯定是成不了了。他的观点颠覆了我的认知,苦口良药不是那么容易坚持喝下去的,除非有些事是不得不去做(就是李笑来所说的刚需)。  对于一个爱知求真的人,死磕自己(如罗胖每天60S)不是苦,是享受,在外人看起来的苦,其实是他内心的无限激情。

      被李笑来“洗脑后”,我知道了为什么身边很多朋友和同事,在大学毕业甚至高中(考上了大学)毕业时,觉得自己获得了自由,觉得再也不用去吃苦啦,可以撕书、旷课玩游戏......,而学习求知明明可以是件终生享受的事情,并不是一个阶段的“苦”,这些苦字真言潜移默化影响了多少人的潜意识(出自武志红)啊!

       虽然苦代表了自控力,但是副作用很大,在我们潜意识里打下了消极的烙印,而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他的潜意识。

      最近听万维刚老师的专栏,对安慰剂效应有了进一步了解,这种方法着实有效,但是要在受试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影响他人可以用上,尤其是家人,要多些安慰少些教导,但对于自己,是不可能让自己不去想一头大象。

       但在武志红老师的专栏里我找到了解法:自证预言。倒不如放下头脑,信任身体。听从潜意识里的自己觉得是苦还是不苦。

        总结: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的权威(如父母家人)或者他人提供足够多的安慰剂给你吃,也不必让自己身处苦海,去追求不符合自己的痛苦一生,我们只要走好自己的路,去 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相关文章

  • 安慰剂OR苦口良药?

    “良药苦口利于病”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 安慰剂与反安慰剂

    今天的文章和你分享一下,安慰剂和反安慰剂效应这两个关键词,好的,我们现在开始: 第一、 安慰剂效应 什么是安慰剂效...

  • 孩子成绩总不好,夫妻生活不和谐,试试这个心理学小妙招

    安慰剂效应 该效应由医疗领域提出 可以这样理解:对病人使用安慰剂,如果病人‘认为’或‘相信’安慰剂是有效的,那病患...

  • 刘晓飞坚持分享第1094天焦点网络中十期伊川焦点团队分享第

    安慰剂效应:安慰不只是安慰。 安慰剂效应是由毕阙博士在1955年提出的。所谓安慰剂效应是指虽然病人得到的...

  • 你觉得吃饱了,就真的不饿了吗?

    方法#安慰剂和反安慰剂效应#心态与状态# 见:《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了几项反安慰剂效应的研究,证实:人的思想,确实会...

  • 请倾听自己的身体

    生活的苦口良药,是在一次次受挫后,教会你如何去品尝。 日子还长,我们不着急一饮而尽。 但那些真实的苦口良药,要如何...

  • 苦口良药

    每次回家,母亲总有凉茶汤水伺候。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自己真是“不识货”,还得三催四请才不情愿地喝下去。 有时适逢感冒...

  • 苦口良药

    近日头晕目眩,想来应是感冒前兆,于是想到了老朋友-板蓝根。想之前每次都嚷着要喝药,因为在记忆里,板蓝根似乎是甜的。...

  • 苦口良药

    从小最怕吃药,却与药最有缘。 自记事起,便常被摁着灌药:稍大后,自己吃药,便偷工减料,背着大人扔药,当然仍...

  • 苦口良药

    各位家长大家好!在没有明确的开学通知之前,我们家长还得好好当自己孩子老师!既然孩子自己管不住自己,希望家长督促好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慰剂OR苦口良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iq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