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史赏析古今中外
《黄帝内经》调经论篇:经脉永远是最重要的(二)

《黄帝内经》调经论篇:经脉永远是最重要的(二)

作者: 博学的毛婆婆 | 来源:发表于2024-03-02 06:51 被阅读0次

上一节,发现一奇怪现象,黄帝说,人有四支九窍,……三百十五节……,而自然界中,一年有四季,有三百六十五天,是巧合呢?还是上天的安排,我没弄懂。反正今天继续往下读吧!

帝曰:神有余不足何如?
歧伯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气未并①,五脏安是,邪客于形,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也,故命曰神之微②。

①血气未并:血气尚未偏聚。

②神之微:心经的微邪,心藏神,故有此说。

黄帝问:神有余和神不足会有什么症状呢?

歧伯说,神有余就喜笑不止,神不足就感到悲哀。如果病邪尚未与血气相并,五脏还处于安定状态,还没有出现或笑或悲的现象,邪气就只是滞留在身体的皮肤表面,病人只是觉得肌肤毫毛恶寒,尚未侵入经络,还属于心经的微邪,所以叫做“神之微”。

帝曰:䃼泻奈何。
歧伯曰: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③,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神不足者,视其虚络④,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

深斥:向深处进针。

虚络:指虚而陷下的络脉。

黄帝问:怎样运用补泻之法进行治疗呢?

歧伯说:神有余的应刺其小络使之出血,但不要向里推针深刺,更不要刺伤大的经脉,神气自然就会平复。神不足的其络必虚,要用补法,应当在其虚络处,先用手按摩,使气血充实与虚络,以达病所,再配合使用针刺,以疏利其气血,但不要使之出血,也不要使气外泄,只需疏通他的经脉,神气就可以平复。

帝曰:刺微奈何。
岐伯曰:按摩勿释,著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

黄帝问:针刺微那应怎样呢?

岐伯说:按摩的时间要久一些,针刺时不要向里深推,只要引导转移病人之气,使之充足,神气就可以平复。

读到这儿,我发现如今的中医院分科太细了,按摩不针灸,针灸不按摩,所以现病程拖得老长。如果医院LD能读到这段,不知会有何想法。

相关文章

  • 立春当从拍肝开始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第十】 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 春日养生以拍肝为先...

  • 十二经络学习

    【黄帝内经 灵枢】中就有:“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所以经络通则非常重要,中医讲的“通”原...

  • 086-01调经论篇(第1-2段)

    卷十七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全文) 学习时间:2020年6月11日星期四 【概述】 调经论篇调经即...

  • 阳明脉解

    阳明脉解出自《黄帝内经》的《素问》部分的第三十篇,本篇是解释阳明经脉的实热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与《灵枢·经脉篇》参看...

  • 14经络最全知识!附赠高清动画走向图,帮助你轻松记忆!

    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经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决定了人的生与死。经脉运行正常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所起着重要作用,畅通的...

  • 中国古代四大医书中《内经》关于早起的叙述

    《黄帝内经》也称《内经》。其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是讲四季养生的一篇重要内容。文中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

  • 天阳拓中药包的功效

    一、疏通经络: 《黄帝内经》曰: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民间也有:“经络不通,走路中风”。 ...

  • 精与神

    《黄帝内经》是我们最古老的医书,其中,灵枢卷注重经络,对研究针灸的人尤其重要。灵枢卷二有个《本神》篇,这个“本神”...

  • 道缘阁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不打针,不吃药,中医整体自然疗法,绿色调理康复法。 《黄帝内经》中说:“经脉者可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经络不可...

  • 经脉养生(一)

    《黄帝内经》云:“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了解人体经络的循行运转规律,养生事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调经论篇:经脉永远是最重要的(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jf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