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头脑风暴:艺术圈大咖眼中的川美

头脑风暴:艺术圈大咖眼中的川美

作者: 艺术品鉴 | 来源:发表于2017-08-08 20:12 被阅读34次

“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学术研讨会2017年6月8日上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来自全国的知名批评家、艺术理论家、各界媒体近百人参加研讨会。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讨,近30位专家做了现场发言,对此次展览给予高度评价,对川美未来给予期待。

著名艺术批评家贾方舟指出,“具有持续性的全国影响非四川美院莫属。作为1982、1984年和今天展览的见证者,见证了四川美院30多年的创作历程。中国当代艺术开场是从四川美院开始的,每个时期都有新的艺术家产生,有优秀的表现,没有断代。”

华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皮道坚谈到,“此次展览的规模、影响和气势出人意外,展览主题“时代质感”印象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40年来的变化。从“伤痕”、“乡土”一路走来,体现了时代的强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指出,川美艺术创作有历史的脉络,川美青年创作有特点,油画、水墨、装置等更加多元。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指出,川美的创作成就斐然,在艺术理论和批评方面也非常活跃,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美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具有持续性的全国影响非川美莫属。作为1982年,1984年和今天展览的见证者,见证了川美30多年的创作历程。中国当代艺术开场是从川美开始的,“伤痕”与“乡土”之后,四川美院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新的艺术家涌现,都有代表性的作品,没有断代,有很好的创作传统,这尤其难得。

——贾方舟,批评家、中国批评家年会主席

很高兴中国美术馆与四川美院联合举办这次展览,我们很期待,美术界也很期待。不管是从一所学院,一个区域的文化面貌,还是从当代艺术的发展,四川美院及其艺术创作现象,都是十分值得研究的个案。“时代质感”的主题,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的反思,一直到今天的文化自信,整个的脉络与发展在展览中都叙述的很清楚。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川美的创作成就斐然,在艺术理论和批评方面也非常活跃,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美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晴,批评家、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以创作带动教学是川美鲜明的特点。展览的规模、影响、气势让人意外,展览主题“时代质感”印象深刻,反映和见证了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变化。从伤痕、乡土一路走来,体现了时代的强音。除了油画的发展脉络,四川美院的版画也有悠久的传统,这次展览有很好的呈现。四川美院之所以能出人才、出作品,跟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艺术教育之间保持密切的互动是息息相关的。

——皮道坚,批评家、华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四川美院的创作总是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站在时代的前列,体现时代的精神。应该梳理历史,弘扬川美艺术的精神。1980年代的启蒙思潮,1980年代后期的先锋思潮,1990年代的国际文化语境和文化思潮中,以及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四川美院都积极的把握和探险艺术的发展方向,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川美发挥个体的创造性以应对当代艺术史的终结,未来还会有巨大的潜力。

——杨春时,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美院特聘教授

今天的学院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于市场,也不全都是当代艺术,它要有一定的坚守、要有一定的追求,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在里面,但是也不能完全是一个象牙塔,跟当代社会或者当代艺术是隔膜,“以创作带教学”,老师们对于创作前沿的探索很容易贯穿到教学里面去,影响学生,影响学生的视野;四川美院在学院教育与当代艺术之间有一个平衡,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今天的学院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

——张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川美艺术创作上的成就,得益于多个因素,是在原有文脉的拓展与延伸,体现了对时代、社会的关注,自由、包容的创作氛围,传承与超越的激情,以及发散与聚合所释放出的能量。川美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最好的一个品质或者是贡献是关注现实和批判精神。在这个图像时代,如何让中国当代艺术继续承担起对景观社会、对当代社会的反思与批判,我觉得,川美应该有这样的担当。

——黄宗贤,四川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这是一个有质感、有质量的展览。见证了中国现实、艺术创作与学院教育的发展与变迁,而这30多年的创作也是当代美术史写作不可或缺的部分。强化传统,强化现实,强化以创作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四川美院对实验性的重视,对青年艺术家的鼓励,使其成为培养青年艺术创作与艺术先锋的摇篮。

——余丁,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这个展览体现了川美艺术的全面性、丰富性。展览有分量,有感染力,体现了川美的实力,有助于全面了解川美的艺术面貌。这次看到了川美的书画,过去看得比较少,所以特别关注,发现有自己的特点,有很好的作品。这也充分体现了川美艺术的全面发展。希望川美在传承传统文化,为传统的当代发展与转换性方面作出贡献。

——李一,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美术观察》主编

川美具有开放,多元,包容的精神,所以,艺术创作能结出硕果。艺术批评与艺术理论对创作也具有重要作用,1980年代中期以来,像批评家王林,在批评领域就做了很好的推动。1998年,川美建立艺术史论系,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像何桂彦、盛葳、鲍栋等为代表的新锐批评家。艺术批评与艺术创作的结合,在川美有很好的传统。就未来的艺术创作,期待川美的艺术们,让个体精神超越时代的整体性面貌。

——岛子,艺术理论家、清华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美院能超越地域性,在国内产生巨大的辐射力,最为核心的体现为对“人性”的关注与对个性的强调。“伤痕”的背后其实就是对“人”的关注,人道主义的情怀。个性的张扬,在于尊重创作主体的自由。川美的“中国经验”表达了社会需求,具有巨大的文化影响。川美的艺术创作还具有开放性、原创性、自生性,有谦逊的学习精神,也敢于不断地自我放逐与破界。

——李晓峰,批评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川美报考人数突破10万人次,为什么这么受欢迎?我们通过展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形式语言,艺术观念,服务于生命的关注与人性的温度,是川美广受欢迎的原因。川美的艺术家不可谓不重视语言,同时也重视形式主义的探索;他们不可谓不重视观念,同时也注重新观念的一种引用。但是,语言和观念都服务于一个东西,就是对生命的关注。这是四川美院创作在八大美院的一个突出特点。

——王端廷,批评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川美艺术创作有历史的脉络。2000年以来,川美的青年创作有自身的特点,油画、水墨、装置等更加多元。在年轻一代的创作中,几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也是川美的精神不断泛化、不断延续,有一个延续性和生命力的发展线索。艺术与科学的结合需要学院的大力支持,对未来的实验艺术有更大的贡献与推动。

——赵力,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时代质感”的八大板块的设置让人感觉到学院内部的张力,既特色鲜明,也是一个大的整体,比如从宏大叙事到微观叙事的转变,从集体性到个体性,从单一性到多样性,包括媒介的扩张,在这个展览中均有充分的体现;展览的分类、整体性、学理性上都是挺严谨的。我有一个建议,就是缺乏川美理论成果的展示,老一代的批评家、年轻这代学者的研究,及其教学成果,也是学院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黄笃,批评家、四川美院客座教授



《艺术品鉴》2017年6月号

相关文章

  • 头脑风暴:艺术圈大咖眼中的川美

    “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学术研讨会2017年6月8日上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来自全国的知名批评家、艺术...

  • 头脑风暴大爆发

    这次看的书是为了丰富思维数学班的小朋友,特别是幼升小的班级的小朋友,让他们的课堂能更丰富一些。 ...

  • 如何高效组织一场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法 | Brainstorming 头脑风暴法出自"头脑风暴"一词。所谓头脑风暴(Brain-stormi...

  • 头脑风暴的7大误区

    1. “所有的点子都是好的点子,不要批判” 不对!我们是暂缓批判而不是不要批判。在发散阶段时,如果参与者因为害怕其...

  • 一书一课:高效的头脑风暴需要开放自由

    头脑风暴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我也相信,很多人都不太会做头脑风暴。做头脑风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首先要大...

  • 头脑风暴

    点一杯夜色供你沉寂, 任往事清冷逐渐消弭。 愿此夜短暂转眼天明, 却只有往昔漫漫辗转沉溺。 若我当初确定与你有情,...

  • 头脑风暴

    最先接触头脑风暴这个词儿是在电视剧中。往往是带有设计性的工作中就会出现这个词。而且还是高层之间,会议场中。...

  • 头脑风暴

    某天晚上,正悠哉游哉刷着无聊的新闻,Skype突然冒出消息驱使鄙人点开,使劲捣腾手机一番,愣是看着Hi未能成功送达...

  • 头脑风暴

    月光照射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那么萧条。船只顺着微风在水中行驶,他站在船上双手抱着胸背着长剑注视着前方,他突然感到不...

  • 头脑风暴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穿过拥挤的人行横道走到天桥上,望着桥下川流不息的车辆,走下天桥来到公交站台,我坐在站台前的公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头脑风暴:艺术圈大咖眼中的川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jx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