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来不是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
教育应该是家长活出自己绽放的,不设限的人生。
并允许孩子自由的活自己的生命。
因为孩子只能看到你做了什么,并不会相信你怎么说。
教育以及自我成长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有使命的。
人并不需要他人纠错,才去往正确的放向。那种“小树不修不直留"的教育方法,创造了大量价值感低,自尊心低,充满限制的现代青年。
人本身就有自我实现的本能。做的越多的父母,反而会让孩子没有自我探索的空间,限制了他的本能动力。
一个容错率低的家庭。会让孩子对外在世界产生恐惧。这样培养的孩子只愿意做“正确”的事情。对那些含糊不清的事情,并不愿意去尝试或选择。因为害怕出错,会把自己限制在各种道德要求规则的框架内,忽略自己作为人的正常需求。外面好像钻石一样的漂亮。内在却充满了恐惧,不自信和自我否认。
反过来,容错率越高的家庭,孩子感受到的爱和接纳度就越高。就更少去恐惧。更愿意表达真实的自己。恐惧少了,爱多了,才能有力量去探索这个世界。他们不怕出错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知道世界上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家。这个家能完全接纳这个不完美的自己。
在这其中我们要做的只是,帮助自己和孩子发现那个愿景。提供一个容错的探索空间。
教育以及自我成长无论现状如何,都相信自己和孩子有无限的可能。
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幸福快乐的过完一生。其实这也是孩子内心的渴望。他们也希望父母是快乐和幸福的。一个拥有不幸福父母都孩子,会因为自责,很难去享受快乐的生活。
想要做到这一点,作为成年人,我们必须接纳修复三个关系。没有其它的途径。
第一,修复我和我自己的关系。
无论我做过什么,或没做什么,我都完全的爱和接纳自己。无论我犯过多少错,我都无条件的爱和接纳真实的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否认我存在的价值。我不需要投过努力去证明自己。我存在本身就是值得被爱的。
第二,修复我和周围人的关系。
无论别人(父母、朋友、爱人)对我做过什么,我都从心底开始原谅。我可以选择继续和这个人来往或者不来往。那基于我未来的使命。我只是希望实现目标,来选择是否继续与这个人相处,而不是因为恨和不原谅去选择谁可以在我的生命里,或把谁排除在外。
虽然都是主动选择。但这两者有非常大的差别。做到这一点。我们就是一个容错率很高的人。在我身边的人都会觉得舒服。我们自己的内心也会释放出许多紧缩的能量,变得越来越有格局。
第三,修复我和我所在的组织,或宗教国家以及这个世界的关系。当我们爱自己所在的这个大环境。 我们才有可能去做一个有梦想和使命的人。我们会更多的想到“我能带给这个世界什么”,而不仅仅是“我能得到什么”。
带着付出的心态,去行动,才是快乐的。
付出的行动,却带着索取的心。会让生活变成交换。交换的人生命中只有应该不应该。却没有真正感恩的心。这样的心态生活,会觉得生活非常的劳累。
但如果我知道我做的事情,无论再小,都是我对这个世界的爱和善意。那么我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对这个世界有价值的。这样我就可以快乐的做我必须做的事情。
教育以及自我成长人生其实很简单。修复了这三个关系。我们就变成一个有爱的人。只有有爱的人才能做到“随心所欲而不越矩”。而不需要那些充满恐惧和限制的想法去引导去那个所谓正确的方向。
道理很简单。单并不能凭着本能冲动马上就做到。我们需要漫长的时间去修习改变自己。这是一个大工程。也许一辈子都修不完的功课。但是如果我们这样选择。我们的后代世世代代就被奠定了一个新的家族文化基础。用爱代替恐惧的文化基础。
聪明的人会学表面,而且很快能掌控如何讲话,如何表现。拿到一个速成的果实。但一个有智慧的人会从内在开始做改变。
前面的人会有快速的个人美魅力的呈现。但是却只是空架子。后者缓慢,却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价值的事情做起来都是缓慢的。需要耐心的。从这里我们需要培养一颗带着问题好好生活的心。而不需要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才开始正式的生活。
天国的路是窄的,只有努力的人能进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