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艾灸的时候,发现我必须要在感觉里,头脑和心都不能乱跑。难怪每次给孩子艾灸,孩子都会说:妈妈,不用了,太费事了。
真的挺费事的。
前几天婆婆咳嗽,夜里睡不好,白天也没有精神。我给她艾灸足三里,每次婆婆都能很安稳的睡着。婆婆醒来说:你那个艾灸还挺舒服的呢。
毕竟是我功力不够,婆婆的咳嗽没有好透,自己去挂了抗生素。
咳嗽好了以后美滋滋的坐在摇椅上玩手机上的麻将。公公让我给婆婆艾灸,婆婆说:不用了不用了,我还是玩玩麻将吧。
孩子说的对,艾灸真的挺“费事”的。
因为你必须要留一部分的注意力在艾灸那里。艾灸的本意,也是让“神”回到身体需要修复的地方。
这个时候,头脑不能乱想,心也不能乱跑。
艾灸的时候,应该是“身体的国王”苏醒了。
跟我读《易经》,也有类似的地方。
我读易经,是用背的方式。头脑的注意力不得不集中,国王不得不苏醒。所以,每次读易经之前都想要磨蹭,再磨蹭。因为太费事了。
可是挂水就不一样,非常省事。身体往椅子或床上一放,眼睛可以看手机,头脑和心可以随意乱跑。神可以不在。
其实神圣舞蹈和按摩都是非常费事的,虽然过程中很享受。可是人一旦陷入散乱的境地,就很不愿意收神。因为那个注意力散乱的境地非常舒服。
舒服,懒散。但是“神”没有享受。
为了弥补“神”得不到享受,头脑就会抓住一些莫名其妙的灵感或是“语录”之类的东西。
可是画画和读书又不一样。
画画是头脑和身体相结合的。
读书是头脑跟情感相结合的。
我比较能找到头脑和手的结合点:仔细研究画中各部分的比例,然后把它们按照大概画到纸上,我很喜欢这项工作。这项工作做完了以后,自己对自己也会有很正面的感觉回馈。
但是背书不一样,我很难找到易经中的韵律,并且也很难把易经跟我的过往经验对应起来。只能硬着头皮背。更让我沮丧的是,背完不过一个小时我就忘了。即便如此,我还是想背,想读。好像有什么力量推着我,又或者是易经实在太吸引我了。
已经读了大概三年了吧!我仍然不敢对别人说:我读易经。因为我学的连粗浅都算不上。中间也有很多次想要换别人书,可是用不到两个月,我就会再次捧起易经。
这也算是一种“费事”的感觉吧!费时间,费事。挺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