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下要不要把题目改成《我们为什么需要劳作》,或者《我们为什么需要创作》,还是。。。停!No作NoDie,还是赶紧闷头写吧(@_@)
关于工作这点事儿,无数人有无数见解,有时候它被美化,有时候它被黑化,大多数时候大家只是闷头工作,而并没有好好地去端详它。所谓关于认知的认知,叫做元认知;关于工作的认知。。。叫做反思(汗,有啥关系咩?周一早上果然脑袋不太清醒)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我所了解的“工作”的定义在不断演化。
小时候,它是一个高大上的人生终点,像风筝一样高高挂在够不到的天空中,父母家人会不断地说,好好学习,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但没人提过找个好工作以后,会发生什么?那时候我的小脑瓜里自然浮现的是,从此以后,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上班以后,它是一个饭碗加围栏,作为饭碗它给我饭吃(废话),作为围栏它允许我在规则之内按照指示移动进球。围栏内的喜羊羊们高度同质化。
有了孩子以后,发现蒙台梭利把孩子们身心成长的最重要的活动定义为“工作”。儿童们需要完成具有一定挑战性和难度的活动,并在工作中发现和设定新的目标,从而进入新的成长阶段,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征。用来辅助工作的木块、颜料、水面沙等等都叫做工作材料。真是大喜过望,对付熊孩子又多了一招。
后来发现很多创业者把他们一次次创业的过程,也称为工作。并且以此影响身边的人。比如说摩拜的创始人胡玮炜,会鼓励孩子画设计图,并给予报酬。她希望让孩子从小就有工作的敏感度和成就感。于是,当我家的熊孩子再一次撒泼打滚不想去幼儿园的时候,我正襟危坐告诉她,这是你的工作,你看爸爸妈妈都要去工作,姥爷也要去买菜,请你也好好完成你的工作。等我们都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就好好休息一起玩。(个人做法,模仿需谨慎哈)
后来又发现在《最好的告别》里面说到,给予老年人一定的工作(比如养牛养羊养花),反而比让他们终日休息无所事事相比,能够延长他们的寿命。
我慢慢发现,其实任何需要付出劳动,并且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都可以被称为工作。而意义和价值,是人保持活力,延续生命和思想的关键要素。在“上班”(Job)和“工作”(Work)之间,就隔着这么一层薄薄的窗户纸。
最近36氪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调查:不考虑现实因素,36氪的读者们都想做什么工作?真是百花齐放百鸟齐鸣。种花,DJ,踢足球,全球颜值平权运动领导人(什么鬼)。。。可以看到大家在说到自己理想工作的时候,都充满了热情。而这些理想工作,并不局限于我们熟悉的每天三点一线的上班生活。
拓宽工作的定义,放大工作的时间空间,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开心地工作一辈子。
知乎上有一个非常打动我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98616/answer/31157880
“balance属于理性大于感性的人。
真正的工作狂,都是性情中人。”
嗯,姐就是那个性情中人。
今天推荐两本书吧:
稻盛和夫 《干法》
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
祝你拥有充实的、有意义的一周!
|图片来源:网络|
|智慧,健康,成长,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