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83670/4c1857a290f1c5ab.jpg)
周六,住处,大上海之夜。这里发生着有趣的一件事儿,有关老乡用家乡话交流的那点事儿。
梅哥、涛哥、和我,我们租住在一个三室的屋子里。他俩是高中同学,我和梅哥是大学同学。一起都在上海打拼,居住在一起,亦是缘分。今晚上,梅哥与涛哥,和他们的小伙伴儿,一起齐聚于我们住处,一共五人。算上我,六个人,他们五个都是高中同学,直到现在,同在上海,一同打拼着。相聚一起,那份喜悦,那份浓浓的纯真的情意,满载着校园时光的记忆,同揣着共同的梦想,不亦乐乎不亦乐乎!
他们兄弟五个都是湖南的老乡,好不容易齐聚在一起,那相谈甚欢,聊得是不亦乐乎。而我呢,则一脸茫然。不是我进入不了他们的圈子,毕竟,与梅哥、涛哥都愉快的相处大半年了。那为什么我一脸茫然呢?聊着聊着,其间,一位仁兄对我开闸了,用标准的湖南普通话问我道,“嗨,你能听得懂我们在说什么吗?”我略略苦笑,“真心听不懂。你们说的应该都是本地方言吧,语速还挺快的!”哈哈哈哈,大家伙一通大笑,笑罢,我自以为之后就该改口普通话交流了罢,莫曾想,万万没想到,他们聊着聊着,又偏到他们自个儿的方言之泥潭中而不得自拔了,继而又是不亦乐乎了!
算了吧,反正也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于是乎,我心安理得的回到自己的房间,看自己的书去了。看着看着,听着听着,就不由而然的想着想着:为什么都身处国际大都市的大上海了,他们还不用普通话,而是用自己的家乡话去交流呢?而且,还交流得如此的不亦乐乎呢?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上家公司里的 X老哥与 Y老弟两位同事。他们亦是同乡,都来自山西。每每中午,食堂门前,一块排队打饭时,经常听到他们两用自己的家乡话交流,也是乐此不疲。看到我在茫然的听他们说话时,还时不时地看上去很是自豪的问问我,“能听懂不?”我苦笑了笑,“能听懂,才怪!”
再联想到此番的情景,“老乡交流家乡话的那点事儿 ”就在我的脑海中应运而生了!以前,只听说过“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现在才明白,哪里是什么“泪汪汪”,分明是快活的“欲断肠”。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么:他乡遇故知!此情此景,除了用家乡话来进行充分的彼此交流之外,还有什么能更好的传达出我们彼此之间的那份依山傍水的浓情乡意呢?普通话,那个我们奔波在千里之外的普通话,此时此刻,显然显得略微陌生了,不合时宜了。华灯初夜迷红下,茫茫众生千万里,能有几人操着如此熟悉的乡音口音?又能有几人能够操着如此熟悉的乡音口音一同落座、一同悲欢、一同把酒话桑麻?此时此刻,他们做到了,何其幸福!何其温馨!
想到这里,我如涣然冰释,彻底的释然如我了。想想以前佳佳黄(我的一个高中同学)来我这时我们彻夜通聊的情景,与此番景象,又该是何其相似!“幸福的时刻总是相似的”,是的,我相信,这些相似至少包括:喜悦、温情、甜蜜、还有一种类似乡音的彼此共通!
放大再想想吧,陈兄(我的大学舍友)出国留学美国,一次回国时,曾经的舍友小聚于上海。他无不感慨,“美国的华人还真多,基本上就是中国留学生与中国留学生玩儿......”无需多言,他们之间的交流肯定该是普通话了,而不是我原先理想中的 English。原来的我就应该那么想:“都在美国了,难道还不说说英语吗?” 他对我说,“怎么会!与美国同学说英语,但是自己人聊天时,还是说汉语了.....” 自己人,指的可不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中华儿女一家亲的华夏兄弟了么?他口中所说的汉语,彼情彼景,不也正是异国他乡里,他们共通的乡音么?
恍然间,我顿然感慨:多么顿然的领悟!可能身处客乡、舟车劳顿,你我都在时不时的经历着同样的故事,但是却没能意识到这同样的浓浓的情感。不要紧,无论觉察与否,我们都设身处地,毅然决然,风尘万里,去追寻着你我生命的意义,去探寻着彼此之间生活的真谛。
这就是我的“老乡交流家乡话的那点事儿”。我笔名仲夏,江苏泗洪人,操着一口流利的“泗洪普通话”。我的朋友,你呢?
—— 仲夏 2017-1-7 23: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