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刚下完雨,骑上电动车去露天的晚市买水果。星期天经常来这个地方买东西,虽然有点远,但经济实惠,性价比高。
买桃的时候询问老板价钱,没想到旁边的人问我是哪里的,说了我们市名字,没想到是老乡,他说是听我口音听出来的。后来就在马路旁一起聊了很久,他很健谈,配得上当培训老师的身份,我在一旁听着,随声附和着。
刚来北京时,我的普通话说得不流利,时不时一句话就用家乡话来说,惹的听的人哈哈大笑,久而久之知道是我普通话差的原因,我倒是没有觉得有多少嘲笑,而是当成给他们找的乐子,笑笑就过去了。事是过去了,普通话不好不能过去,你要去练普通话,免得下次在一个地方再次成为笑柄。我练过,就是在没人的时候多说,甚至在听音频时候,跟着读一读,或者心中跟着读。
慢慢的普通话提高不少,但乡音始终有一点,仔细听很容易听出来,曾一度以为努力都白费了,后来有一次问同事,能不能听出我的口音,他说刚认识我时候口音挺重的,现在几乎没有,我听了很欣慰,但我知道还会有嘴瓢的时候,频率还很高。
昨天通过口音被识别出来是老乡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我的普通话不好是件难堪的事,反而觉得是一种能够识别老乡身份的印子,以后不用刻意的夹杂着家乡话,在公司同事面前还是要说一口流利的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而在菜市场这样的地方,适当说点家乡话,也可能吸引老乡的注意,显得更亲切点。
现在抽空每天读点句子,学习普通话,经测试分数还算可以,我想整体说下来还算标准,只是有些话有些词需要转变下。
再坚持练习,我想考个普通话证,也未可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