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这是作家刘亮程《寒风吹彻》一文的首句,也是吸引我读下去的原因。
雪会落在哪里?
当然哪能都会落下。近处的屋顶、院落、道路,远方的高山、小河、森林,当大雪来临时,天地全都成了白茫茫的一片,世界瞬间变成童话,是我们最常联想到的画面。雪似乎与神奇,与童年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都曾盼着一场雪来装扮冬天。
天是冷的,心是暖的,人是快乐的。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年年落雪,雪落年年,重复中流逝的是时间,是故事,是想起来都会痛或笑的那个人。
之后的那句,更令人浮想翩翩,“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
原因何在?
是远离了童年对雪中欢乐的追寻,是经历过某些事后的坦然与解脱,或许,生命中有了比雪更重要的事情,没有精力再去理会这些琐事,作者说:已被寒风吹彻。
因为一句话,读完一篇文,在这个小暑刚刚过去的夏天,就这样跟随老师的思绪,沉入了无边寒冷之中,
作为有着“90年代最后一位散文家”之称的刘亮程,总在用细致、简洁、诗意的文字打动读者,这是作家想象力及锤炼语言功底的体现,非我等凡人短时间可以揣摩领会。也只能从结构上摸索前行,体味文中寒冷在四个故事中层层叠加的深意,这里寒风有着幽深曲折的意象,现实的冷与虚空的冷均在折射人与自然、人与生命的关系,蕴含着淡淡的无能为力,亦有一种看穿生命直相后的悲悯。
最近才听说,作家刘亮程是李娟的伯乐,正是他的慧眼让人们认识了李娟,认识了阿勒泰,认识了新疆,并对这里的地域特色和牧民生活着了迷,进而爱上了这片遥远的陌生的土地。
其实读刘亮程老师的作品要早一些,碰巧在《一个人的村庄》中,我遇到的都是孤独荒凉的文章底色,好像在看一部抽象派的老电影,隔着时光凝结的隧道,远远望去,全是生命的不解与荒芜。待走近李娟,她的作品中同样有着寂寞缓慢宿命般的生活场景,只是非虚构的表达,加上女性的独有温柔,还是让人触到生活里的温暖气息,艰难背后的勇敢坚毅,好多人都狠狠共情了一把。
若把两个人的作品放在一起品味,还是有着某种相似的韵味。
比如这篇《寒风吹彻》,它与《冬牧场》一样在写寒冷对人身心的摧残及生命的不屈,在写面对痛苦被迫接爱时的忍耐与坚持,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期待。但不同的际遇,会带来不同的经历与情感,刘亮程老师在三十岁的冬天,感受着屋外冬天的“寒风”,回忆关于“寒冷”的体验,刻画了在恶劣环境下,生命的悲苦和孤独,并用“吹彻”一词加重了悲凉的感受,更认人觉得寒冷彻骨。
《寒风吹彻》文章色调更沉郁,更深刻,思考的也更广一些,是男性视角下对人生的诘问,让人在读的过程中反复品味,印象深刻。说来惭愧,一直喜欢散文,尤其是叙事散文,但读完名家的文章才发现,不只需要学习如何细致入微描写环境与事物,还要思考怎样将情感、哲思、人生感悟,不动声色放入字里行间,任人品味。
道阻且长,徐徐行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