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一算,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每天陪他阅读的时间最多最多两个小时,等上了小学,大量的时间会被课程和作业挤占,有多少本书能真的被孩子读进去。
因此,总有家长会问:童书,到底该怎么选?
如果有人说“我能给你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那他一定是个骗子。单独一个人没法给这个问题一个完美答案,它必然是多方考量和互动的结果。
多方考量和互动到底指什么呢?在我看来是孩子的选择+大人的选择和引导+专业人士的意见。三者结合,一边买一边试一边留一边丢,慢慢构建只属于自己家的“童书图书馆”。
选书,你是哪一种?
究竟应该怎样选书,既能选到孩子喜欢的,又不会在种类上有缺失呢?
绘本如海,选书要用分类思维。
分类是一门科学,我们用“分类”的方法认识世界。
就拿我们身边的水油醋酱来打比方,同样都是液体,不同的性质决定了谁可以饮用,谁是调味料,这就是根据特性进行分类的结果。
时下最时尚热门的“垃圾分类”,通过环保降解级别的不同管理同类垃圾,大大减少了资源和空间的浪费。
“分类”选书的必要性
打开主流购书平台,查看童书种类时会发现,童书分类基本以分龄为主,内容上的分类却杂乱无章,自说自话。
这种初级的分类方式,对孩子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来说,完全不够用!
适合孩子的分类方法长这样
匹配成长需求
俗话说,三岁看老,童年的习惯和经历是孩子一生的基础,在童年要帮助孩子认知世界,树立正确的三观。
选择与孩子成长阶段匹配的绘本,通过阅读,为孩子了解世界打开更多窗口。
支持阅读兴趣
在海量绘本中,给妈妈们一个抓手,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点。
科学分类,有的放矢
避免在同一个种类囤积大量绘本,并能填补其他种类的空白。
与成长需求和阅读阶段动态匹配
有纸板、窗口、暗格这种特形书,选材质地偏硬,不易撕咬弄破,一定是适合0-1岁的小宝宝啦!
其实不仅如此,如果孩子已经超过1岁,仍对绘本没有认知,也要从“特形书”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分类”是阅读兴趣的收纳盒
孩子的认知是从 “点——线——面”的过程,当孩子正值某个敏感期或对某一个点感兴趣时,就需要相关的介质建立这个点与孩子之间的联系,而最适合充当介质的,就是与这个点相关的绘本。
绘本与孩子建立联系后,再阅读同类型绘本,孩子就会系统地了解到这个点,整个过程中包含了孩子思维层面多次选择、思考和逻辑加工,最终孩子会成为这类领域内的小专家。
明白“分类”的前因后果
这些问题是多数妈妈们选书时的空白领域,妈妈们不知道有这样的分类,也不知道孩子们对这种类型的绘本是有需求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