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第四章,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
在前面的文章中讲到,人的一切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分离课题是解决人际关系烦恼的方法。但是,人际关系并不止于课题分离,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分离课题只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是要找到“共同体感觉”。
“共同体感觉”是阿德勒心理学上的关键概念,根据书中哲人给的定义,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
“共同体”概念所指的范围,不仅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社会,还包括国家或人类等一切存在。从时间上包括了过去到未来,空间上包括宇宙整体在内的一切。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指标。
放下对自己的执著,转为对他人的关心
只要有两个人存在,就会产生社会,产生共同体。我们有时找不到共同体感觉,是因为大多数人总是执著于自己,以自我为中心,而缺乏对社会和对他人的关心。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我们并非是世界的中心,每个人都只是共同体的一部分。我们其实是想要在共同体里有个位置,这也可以理解为归属感。但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归属感不仅仅靠在那里就可以获得,必须要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获得,也就是指要能够直面人生课题,不回避工作、交友、恋爱之类的各种人际关系,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
积极地面对人际关系,就是要主动迈出第一步,不是考虑别人能给我什么,而是要必须思考我能给他人什么,这才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确认。
在更阔的天地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人同时属于多个共同体,而且属于更大的共同体,但人在追求归属感的时候会更倾向于关注小的共同体。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比如在一个共同体里面,我们被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这时我们要敢于拒绝。如果我们害怕拒绝,害怕关系破裂,那么这其实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始终想到在当前的共同体之外还有更广阔的世界。
横向关系与纵向关系
纵向关系指的是那种想要操纵对方的,互不平等的关系。而横向关系是人与人之间“虽不同但平等“的一种关系。
在我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当中,通常会采用表扬和批评,阿德勒心理学反对这种教育方式。按照书中哲人的观点,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作的评价”的性质,人表扬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赏罚教育本质上也是为了操纵孩子。
当我们希望被别人表扬或者想要去表扬他人的时候,其实是把人际关系理解成了“纵向关系”。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人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
有鼓励才有勇气
在纵向关系里,我们把对方看得比自己低,所以才会去干涉。我们常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虽然是出于好意,但本质是上对孩子妄加干涉,是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操纵孩子。
不去干涉,那么怎样才是父母正确对待孩子学习的做法呢。哲人给的观点是进行援助,援助的大前提是基于课题分离和横向关系。首先孩子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题,其它人无法替代,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本人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根本来说,就是要帮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属于他自己的课题。在这一过程中,父母既不表扬,也不批评,阿德勒心理学把这种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
哲人说,人们之所以害怕面对课题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缺乏直面课题的勇气,所以首先应该找回受挫的勇气。
但是表扬并不能帮助找回真正的勇气,实际上人们会因为被表扬而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如果我们得到表扬而感到喜悦,那就等于是从属于纵向关系和承认“自己没能力”,因为表扬的本质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作出的评价”。
而“鼓励”则是在进行课题分离后,接受双方差异的同时建立在平等的横向关系基础上,帮助找回勇气。
有价值就有勇气
当我们想要对他人进行鼓励时,我们该怎么做呢。哲人说,最重要的是不要去“评价”他人,因为评价性的语言是基于纵向关系的语言。而是要真正地去建立一种横向关系,建立横向关系,那么自然会说出一些表示感谢、尊敬、或者喜悦之类的话语。当人们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对别人是有所贡献的,这是一种觉得自己有价值的感觉。人们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那怎样才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呢,答案也非常简单,我们通过为共同体服务,能够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我对他人有用”的时候,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放下对自己的执著,转变为对他人的关心,与他人建立横向的关系,使用鼓励的方法,这些都能够带给自己“我对别人有用”这一实际的感受,继而增加我们生活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