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承认局限
初四下午,两个老朋友约在咖啡厅,一起吐槽,话题涉及孩子的教育及作业负担、老人的顽固与可爱,自己被孩子怼的经历,亲戚间的塑料感情等等,真的,我觉得过年的情感负担真是不小,有条件的还是出国吧。当然,一起吐槽也是一种快乐。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挥之不去的忧虑感:工作中诸多不顺利,经常会焦虑,找不到存在感,觉得自己原来的各种认知,都不对了,猛然间,你会发现你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原来觉得只要自己努力,不停的学习,就可以获得想要的东西,现在发现这一些都不太可能。身处在这样一个快节奏、充满竞争和变革、无数不确定性的时代,大部分人都难免会轻度焦虑。
现代社会原本就是分工协作的社会!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打个比方,即使是现在的初中小朋友,如果你对她喜欢的电影或者动漫,在不了解背景下就发表言论,很可能就会被鄙视,哪怕你在单位是如何的颐指气使,这里,人家根本不了你!如果你还认知不清,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很可能是自以为是。要认清生活的真相,承认自己的局限与无知,这并没什么不好!
绝大部分人,不过都是普通人而已,但也正因为如此,才对那些诞生许多优秀人才的国家,更加好奇。美国就不说了,因为他本来历史就不长,没有太多负担;但是德国呢?历史可不短啊。
二 德国崛起的思考
过节期间浏览了一下德国的历史,觉得这个国家真的挺牛逼!
一是心态的稳定。比如:曾经的德国柏林,一战时,这里是全球学术的中心,当时许多先进技术文献都是德语标注(一战、二战期间美国人挖了多少德国的科学家过去?),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才。二战后,从曾经的帝国中心到现在的德国之心,你会看到柏林人的生活态度:生活就是生活,看待沧海桑田的态度,用自己的方式来消解着历史的厚重,轻松谈论着过去,淡淡的看待政治,没有多大的事可以激起他们心中的波澜,这份成熟与睿智,怎么能不令人尊敬?
二是对于文化的保护,这里以维修德莱斯顿圣母大堂为例:德国不仅经历二战,先前更有宗教改革和拿破仑强行推动的世俗化运动,德国的宗教文物的遗产受尽浩劫(德国在铁血首相脾斯麦手中时疆域大得多),但却能在战后持续不断,一砖一瓦恢复到与先前无异的地步,这一过程有的持续到近年,其中重要教堂的精心复建是德意志战后整体重振极为重要的一环,象征意义与里程碑效应明显,尤其以维修德莱斯顿圣母大堂为例,除了用料略新,缺乏风吹日晒的历史感,整体复建工程真是赞叹,再结合目下欧盟的状态,甚至你会认为,德国成为欧洲领袖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三 榜样的力量
曾看到媒体对于一位学术巨擘的报道:图灵奖得主David Patterson说,伯克利计算机的使命就是保护计算机技术的民主化进程,使得更多的大众受益,从对Unix,Linux,Risc,Spark,Caffe等开源技术等支持,不惜与业界巨头分庭抗礼。如此看来,伯克利对全球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功不可没;由此,也对这样价值观的学校充满敬!是的,真正有力量的企业还是价值观,而不是一时的市场份额或者利润多少。
换句话来讲,能在价值观一致的企业工作,本身就是一桩幸运的事业。看军师联盟里,魏晋时期舞台上的主角,大多是出身士族的世家公子,但绝不苟活于乱世,不畏威权,视心中大义高于生死,做事光明磊落,活的堂堂正正,这才是社会精英的样子!或者琅琊榜里的靖王,梅长苏和他的追随者们,这个春节,再看看这些电视剧,其实也是很提神的。
据说,书籍,交流和榜样,是个人进步的三大途径,而三者之中,进步最快的大概是可以和高手交流,所以如果身边有这样高手,那就是自己的幸运,和这样的人交朋友,能更快的提升自己,也能让你快速从困境中脱离出来,所以,新的一年,认识一些积极的朋友,就是最好的开始!2019,祝愿大家都有好的开始!
最后分享一首老歌《The Sound of Silence》
有些声音,只要一响起你就知道,那只属于岁月。两个老头儿:保罗·西蒙与阿特·加芬克尔,老头们一开口,声音还是boy的感觉。不是因为音色声线等客观条件,而是声音里的心态依然,不明白,不圆熟,对世界依然保持年轻时的,见面不久的感觉,虽然有困惑痛苦,但更多是热爱的力量渗透在里面。对于大多数朋友而言,重要的是,保持心态的年轻,保持好奇感,生活质量才会更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