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宛青扬
关注连叔有一段时间了。他的公众号是:连岳。读书日这一天我读了他的“读书体会”,深有感触,他说了八点:
一、 母语第一
中文是每个中国人天然继承的大财富,外语当然学得越多越好,但是学外语是为了丰富母语,而不是贬低母语,取代母语。
母语博大精深,这也不必多说。
二、 读《论语》
《论语》连叔可以整本背诵。即使这样,他也是手边必放,出差必带,随时读几则。他说,一个人不读读《论语》,不可能当好中国人的,甚至不可能理解中国人。
今天刚好读完《半小时论语》,篇幅不多却深有体会,《论语》确实是一本很有智慧的书籍。很多大家都读《论语》,何况我们普通老百姓,那更要多读,多思考。
三、 学校教育与自主阅读是互补的
连叔说:以轻视学校教育来体现自己的“读书品位”,是幼稚的逃避。学校教育是人生最重大的读书工程,要尽力,即使它用无穷无尽的考试来“烦”你。没有学校教育的基本功,我们的自主阅读质量一般也高不了,甚至极可能读入歧途,为坏书所误。
这个观点我是字不落地搬了过来。因为这个观点,我以前在孩子的学习语文上就犯过错误。觉得孩子大大加上“课外阅读”,课内语文根本不是事。两年下来,结婚是“本末倒置”,孩子是读了不少课外书,但是语文成绩不是太理想。后来,慢慢摸索学习才知道,语文的基础怎么抓、语文的积累怎么做。
地基打牢,才能铺砖盖瓦,才能建造想要的房子。
四、 读书应该解决具体问题
人很容易通过读书自嗨、架空、为理论而理论、通过概念架构逻辑自洽但脱离现实的体系,这是不少所谓的读书人一生活成笑话的原因。这是无能,这是懒惰,这是虚荣,这是自欺欺人,因为手拿一本书,遮住了这一切羞。读书要围绕着成长、工作、家庭、人生的具体问题而展开,越读越善良,越读越负责,越读越聪明,越读越耐烦,越读越实干。
读书要让自己成长、变得更好。《认知觉醒》里有一句话:最终目的:是改变,而不是形式的完美。
不要再为了读书而读书,而要本着“解决问题”、“让自己更好”的心去读,读完实践再实践。
五、 每天尽量给自己安排一整块的阅读时间,至少半个小时
这个目前有做到,最近读书每天1小时,很受用。
六、 即使非常忙,也要抽碎片化时间阅读
以前我有段时间,读书不连贯。就是读了几天,又停了几天。或者,这本书还没读完,又读那一本(家里有好几本这样读中断的书)。导致,每次再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总要回头再读几页。因为我忘记了。
书,确实每天都要读,哪怕只服几分钟,也会形成大脑记忆,而且尽着一本书读,读完再读下一本。
七、 读书是建立健康关系的最好手段
连叔说:一家人都爱读书,那共同的话题也会多。只让孩子读书,自己不读书,或者只管自己读书,没有教会孩子读书,都不是真爱孩子。
前几天,我与一位好友电话聊天。
她随口问我:你家两孩子呢?
我低声回:他们在看书呢。
她羡慕又带点埋怨的口吻说:我们家不喜欢看书,从来不碰课外书。
我说:你不读书,怎么能怪孩子不读书?
我这位好友是不爱阅读之人,也没帮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孩子爱不爱阅读,与家长如何引导有着莫大的联系。
从我的经验来看确实如此,我们有谈不完的“读书话题”,每次我看完一本书,孩子们就会让我讲,我有时也听他们的读书分享。
八、 一生很长,不读书,那多无聊
余生与书为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