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俊芳)
我县正在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大赛,张婷婷是代表我校即将参加复赛。本周,我听她的课三次,每一次我都认真听并做记录,每一次我们都能发现新的问题,带着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
第一次,婷婷老师自主备课,带学生会议室授课。我们利用校本研修时间开展了听评课活动,我们实事求是地帮着分析问题,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比如:①内容太多(比赛要求三十分钟,咱们的设计是四十分钟的量),②思路不够清晰,活动设计有些乱,③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不够紧密。④开头的歌曲旋律太慢,不适合公开课使用。
我对婷婷老师提出了一些思考的点: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就达成了目标?教学活动是否围绕目标开展?最后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
第二次,六八班借班上课。我们发现:婷婷老师的授课思路逐渐清晰,学生训练度也提升了,但内容还是不少,有些环节之间缺乏流畅的过渡。我们思考: 如何保证在三十分钟之内授完课?我们需要从大处着眼,从最重要内容处入手,狠心舍去一些细枝末节。
第三次,六一班借班授课。听课老师只剩下我个苏云两人。这次进步很明显,整个课堂有了情境,借助情境,抓住了重点,突出了核心知识,也升华了育人目标。时间也正正好!但还是不够,仍然需要改进。思考:每个环节之间,每张PPT之间都需要衔接紧密。我们需要从细节处入手,考虑最优的效果。
这两天是最烧脑的,我和苏云除了要上自己的课,还要听婷婷老师的课,还要加班加点地帮着捋思路,想办法。昨天晚上加班近三个小时,今天又是两个多小时(学校一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遍一遍地推翻原来的方案,一遍又一遍地想出新的设计,越思考,发现问题越多,但这也表明我们在一步一步走向更加明朗和精益求精,我们三个都在成长。
今天让我很开心的是:
婷婷老师已经在五个班级试课,最让她满意的竟然是我教的六一班。在这之前,她曾对我说,她在自己班级上课,她的学生听不懂她说的英语,无法开展活动,她只好用汉语解释。由于是全英授课,学生在课堂上确实有很大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平时上课她很少说英语,即是说也常常是说一句英语再用汉语解释一句的。因此,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周一研讨时,我们预测了这个难点,假如在正式比赛时,学生也是这样的水平,我们怎么办?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在必要的幻灯片上打上汉语,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另一个,在见学生时,预先告诉学生哪个幻灯片需要学生做什么!
昨天在六八班,全六年级考试成绩最好的班级,学生也听不懂老师的话!婷婷老师只得说一遍英语,再说一遍汉语。孩子出现这样的表现是因为是英语老师在课堂上也不怎么说英语,孩子们缺乏听英语、说英语的机会和环境。
今天在六一班试课,这是全年级成绩最差的班级,但教学效果是最好的!国红老师说,“你的班级可比我的班好多了。”我说“这是一个学期训练的结果。”这时候,我真的很有自豪感,也让我有了继续坚持全英授课(并非真的100%英语)的信心和力量。我始终坚信:每一份坚持都不会白费的。
当一个班级成绩不理想时,实际上正是我们创新改革的契机,我们可以在家其他方面给予孩子们成长。比如,多听多读,增强听读能力和英语语感等。再比如课堂开展一些有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孩子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