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管理时间管理自己想法
2500年前,孔子在河边感慨的时间流逝,人到中年才懂

2500年前,孔子在河边感慨的时间流逝,人到中年才懂

作者: 妮妮小屋 | 来源:发表于2019-05-28 23:53 被阅读4次

    01

    小时候面对那句孔子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总觉得一个人站在河边,听着水声感慨时间的流逝,场面实在是空旷而凄凉,感觉孔子太伤感了。

    人到中年时,再读这句话时,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心境。

    很多时候,我们内心经历的沉重可能远比这句话本身重多了。

    现在回想起来,真心觉得,这是一句非常安慰人心的温暖话语。其实,面对不可逆的时间,人在历史的长河面前,微小的如一颗尘埃。

    那么现在,人世间有再多的不如意,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每一天都在时间的长河里度过,除了极少数那种具有内省精神的人,大多数人估计真的活成了蔡康永所说的状态。

    “有些人的生命没有风景,是因为他只在别人造好的、最方便的水管里流过来流过去。你不要理那些水管,你要真的流经一个又一个风景,你才会是一条河。”

    2500多年前的孔子,面对河流,就能够用一个很具体的形象,让人感受到时间不可逆的人生智慧。

    毕竟,每一天不管过得怎么样,都不可能重过,就像河水不会倒流一样,而生命本身的状态,不过如此。

    生命是一条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

    02

    英国作家蒂姆.鲍勒的儿童小说《小河男孩》,曾获得卡内基文学奖,散文诗的笔法将生命长河写得曲折动人。

    故事是从一个小女孩杰西陪身患重病的爷爷返回家乡开始的。

    很多年前,她爷爷离开家乡的时候,是带着伤心离开的。

    父母的相继离世,加上一场火灾,房子也没了,故乡似乎执意要和这个少年,斩断所有的联系。

    那时的爷爷只有十五岁,就这样,带着青春期的迷茫,离开自己生活过的小镇,一步步走向遥远的大世界。

    成家以后,在自己的儿子才5岁时,妻子又离开了人世。可以说,爷爷这一辈子经历了太多的坎坷。

    所以杰西爷爷,平时算是一个爆脾气的老人。也许只有这种在生活里的强硬,才能够勇敢对抗生活给予自己的一次次打击吧。

    有意思的是,平时只有杰西的陪伴和自己画画这两件事,才能够让爷爷真正的舒心。

    如今爷爷也算是个画家,却没有因为画画这件事,实现财务自由。

    但他一辈子都在画个不停,仿佛画画已经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对于大多数人,如果不能靠画画实现财务自由,似乎根本不敢和人说自己是一个画家。

    但不靠画画生存,其实也说明画家绘画本身,并没有去考虑迎合市场的需求。始终把天赋和兴趣作为自己热爱并坚持的一件事,这样的执着坚守了一生,这也许才是真正的艺术家精神吧。

    我想起曾经有一个读者给我留言,告诉我,自己发自内心的热爱写作。他在矿井下工作,他所有的文章,都是在矿灯下和家里昏暗的厕所灯光里完成的。

    他把自己所有的碎片时间都用起来,拼命的写。我当时看到他的留言时,眼睛就湿润了。

    如果不是热爱,估计这样的写作一天也坚持不下去。每次我因为各种琐事拖累,无法继续写作时,那个读者的留言,都会成为我继续坚持的动力。

    生活中这样的人也许不多,但是你的生命中遇到一个,就已足够。

    03

    杰西的爷爷,因严重的心脏病,不得不在医院接受治疗。

    他似乎对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我意识,因此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要求带病返回故乡。

    在返回故乡的过程中,他一直在绘制一幅叫做《小河男孩》的图画。对于过去从来不肯给作品命名的爷爷来说,这个举动本身就很反常。

    杰西和妈妈,一直没有搞清楚,为什么爷爷笔下的那条河颜色会那么的诡异,似乎和常见的河水颜色完全不同,深浅不一。让人惊讶的是,画面中始终没有男孩的出现。

    感觉爷爷对于这幅画似乎很不满意,经常画着画着就开始发火,总觉得这条河,画的和自己记忆中的河不一样。

    直到杰西全家陪着爷爷回到了故乡,回到了那条陪伴着他出生成长,不宽敞又总是安安静静流淌的河边,只有到了那条夜深时才能听到水声的河边,爷爷这才平静了不少。但是他身体的虚弱程度,还是一天天的越来越明显了。

    杰西在那条河里游泳的时候,仿佛在幻觉中总有一个男孩在引领自己,规划爷爷为数不多的时间。

    于是,她不顾爸爸妈妈的反对,鼓励爷爷在生命的尽头,即便是在非常虚弱的状态下,坚持让爷爷握着自己的手,完成了爷爷心中的那幅《小河男孩》。

    尽管最后画面依然没有出现男孩,但这一次爷爷,很明显是满意自己生命中这最后一副作品的。

    一种本能驱动着杰西,在爷爷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在那条河里一直游个不停。

    后来杰西累得晕倒在水边,等她醒来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整整游了四个小时。也正是那四个小时里,爷爷和病痛做了最后的斗争,直到走向了生命终点,停止了呼吸。

    爷爷离开后,杰西在爷爷童年玩伴的提示下,才发现原来爷爷画的这条河,是一副爷爷的自画像。那个曾经痴迷于游泳的少年,在河中游泳的自画像,而整个画像看起来就像一条河。

    生命的长河竟是如此,一个人可以这样安静的走向生命的归途,不留遗憾。

    杰西最终把爷爷的骨灰撒向了小河深处的一块秘境,她深信这是爷爷魂牵梦绕的地方,也只有回到出发时的起点,爷爷的生命才真正的完整。

    有人这样评价《小河男孩》:“河流是生命与死亡极自然的隐喻,蒂姆.鲍勒在这本小说里运用河流的意象,发挥出美妙的效果。整部作品虽以平实无华的散文笔调书写,但整本书却宛如诗篇,感人至深。”

    04

    《小河男孩》是一部小说,美国医生葛文德却用《最好的告别》真实记录了,自己父亲离开人世时那段时间的点点滴滴。

    作为一个印度教徒,他父亲渴望着生命的归途回到印度恒河。

    葛文德站在恒河边,目睹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生死交替,作为一个医生,他比谁都清楚,这条河中有多少信仰就有多少微生物。

    但他还是选择了饮用恒河之水,完成和父亲的最后告别。哪怕后来,他的确因为饮用了不洁净的水而腹泻。

    但对于他来说,这是生命的一种洗礼,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思考与铭记。

    我记得当时自己读到那一段的时候,已经泣不成声。最好的告别,往往也会是最痛的离别。

    感谢葛文德医生,用诗一般美好的画面,为我们讲述生命的意义与归途。

    有时,了解死亡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相信这才是告别的真正意义。

    最好的告别,是真正的铭记。

    席慕蓉在《左岸是忘记 右岸是铭记》中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

    生命是一条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亲子教育与自我成长的终身学习者。

    13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个人微信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图作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500年前,孔子在河边感慨的时间流逝,人到中年才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ys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