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

作者: 凌风霄奕 | 来源:发表于2018-11-26 22:49 被阅读0次

菊与刀这本书,买来得有一年了,终于看完了。该书写于二战时期,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鲁思 本尼迪克特通过研究以往的资料及其整理与生活在美国的日本人或者战俘等的聊天内容写成,主要讲的是日本人的性格特质,是全世界公认的现代日本学开山之源。

从来没有去过日本,也没有接触过日本人,通过这本书,对二战时期的日本人有了一些了解,当然,新时代的日本人很多方面已经有所改变,比如钓鱼岛事件时期,网上曾出现过投票把天皇给中国(好像是),这在二战时期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二战时为了天皇而圣战啊!!!不过,一个民族的特性是一以贯之的,有其根深蒂固的文化背景和连贯性的,所以仍可以通过这本书看到很多日本人行为处事的方式和背后的逻辑。

菊与刀,都是日本这幅画的组成部分。日本人好斗而又温和,黩武而又爱美,自尊自傲而又彬彬有礼,顽固而又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心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欢迎革新。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怡然自得。日本人很是矛盾的性格在其军事 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体现。

日本有着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大家都认可这种等级制,遵守自己等级的相关规定,在整个日本民族历史中,森严的等级社会一直是其主旋律下。下级服从上级,孩子服从父亲和兄长,上级也承担相应的责任,恪守自己的本分,上级违反相关规则,也会受到处分。整个社会都各安其分、各得其所。日本人在家庭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学习等级制度,学习顺从于等级比自己高的人。对于家庭来说,父亲是最高等级,整个民族,天皇是至高无上的。二战期间,日本人就想建立为日本为兄长的大东亚共荣圈。服从,想到看到的一个消息,说是二战结束后,留在菲律宾岛上的日本兵,因为没有得到上级的命令,而坚决不“投降”,在山林间生活,直至30年后,大家发现了他,他的上级给他投降的命令,他才走出山林。

日本人一生都活在义理(能偿还的恩情)和义务(无限的、无法偿还的恩情,主要是忠和孝)中。每个人一出生就背上了巨大的恩情债,且必须偿还。很多小事都是恩,如别人帮我们捡掉落的东西等。日本人很注意不麻烦别人,尤其是无法偿还的债务,他们也不喜欢随便受恩而背上义理债。施恩而不使对方感到冒犯,是件幸运的事儿。日本人受恩,会道歉,有时候还感到受辱和丢脸,也容易因恩情太重而产生反感。所以说,他们尽量不受别人的恩,也尽量不施恩于人。不过想想就觉得累啊,每天要想着要去报答别人的恩情,且要努力付诸行动,另外,让别人背上对自己的恩情还会使得别人坐立不安地想要报答,若是如此,宁可不让别人受恩。不知道会不会使得人情比较淡漠啊。另外,这样的话,会活得小心翼翼啊。

日本人对名誉非常敏感。甚至会以自杀挽回名誉,老师甚至会因为名誉,不懂装懂,自我防御。这种敏感在与人竞争失败时尤为显著,所以日本会尽量避免竞争,竞争会使工作效率降低。这种对名誉的敏感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激发斗志,奋发向上或者采取报复措施,武士因为受辱,可能会出于对名声的义理而不忠于领主。另一种,则是由于对失败、诽谤或排斥的敏感,使自己苦恼,把矛头指向自己,自我攻击,甚至自杀。二战期间,为了荣誉奋力抗战,但失败后,整个社会意志消沉,即是对这种现象的很好的证明。非常在意外界的评价啊,后面的章节也有讲到,如果孩子在外面做了错事,家庭成员不是保护他,而是指责他。所以大家会觉得活得压抑,也是可以理解的吧,据说日本现在自杀率很高啊。跟社会的各种压抑也有关系吧。日本现在流行的丧文化,也是由于经济不够景气,觉得自己无法获得荣誉而产生的颓废、沮丧吧,二战前即有知识分子的颓废。

日本人持久不变的目标是名誉,这是博取尊敬的必要条件,至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使用的手段则根据情况而决定取舍。二战后,认识到美国的强大之后,日本不再态度坚决地抵抗,反而态度友好,学习美国,通过变得更强来重获荣誉吧也是。说是日本战俘被俘虏后,就会觉得自己作为日本人的部分已经死了,开始给美国提供防备图等,也是与此类似吧。

总之可以看出,各种规则要求,都使得日本性格是小心谨慎、内敛压抑、规规矩矩的。

但是,日本人对于享乐却非常放得开。他们结婚,然后恪守丈夫的职责,但是,出去喝酒找妓女,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妻子也不会管(不包括出轨别人的妻子),只要尽到丈夫的职责,所以日本居酒屋很多,下班以后去喝酒很盛行。并且,日本人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死后依然可以成神,每个人死后都可以成神。但他们却不耽于享乐,他们懂克制,自重,也会通过各种方式修炼自己。自重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好了,暂且到这里吧,因为我困了,我要睡觉了,还有小部分内容未写,下次再写,找个清醒的时间,早点儿动笔,加油!

相关文章

  • 菊与刀

    日本这个国家真的挺奇妙的,工艺做的那么的精细,文化产业繁荣发达,科研创作也卓有辉煌。可也却做出了许多令世人痛恨的事...

  • 菊与刀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成书的战略情报书《菊与刀》...

  • 菊与刀

    以一个美国人的角度去解读看待日本,和我平时了解的日本很相似,我觉着比较客观,虽然我们之间有不堪回首的过去,但是我们...

  • 菊与刀

    菊为花之魂魄,其高洁在于它傲霜独立,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及文化中,梅、兰、菊、竹合称四君子。菊花的栽培历史在中国已有3...

  • 菊与刀

    因为年初到过一次日本,被日本的美丽和礼貌震撼到,回国之后仍念念不忘,预定下次再去一趟日本。也因此对日本的文化更加着...

  • 菊与刀

    日本是个神奇又奇怪的民族,神奇之处在于他能够用一个弹丸之地的资源和人力发动世界大战,却在战后发展出了仅次于美...

  • 菊与刀

    日本人既生性好斗又温和谦让 既穷兵黩武又崇尚美德 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 既顽固不化而又能屈能伸 既驯服而又不受人...

  • 菊与刀

    我读过这本书,我读不大懂。但是我觉得这体现了日本的文化。淋漓尽致。这本书真的很好 ,真的,日本的人情债,忠义勇。 ...

  • 菊与刀

    沉思-《菊与刀》 冬日的阳光从窗外偷偷地盘泻进来,微风藏在阳光的背后,淘气地落在我床前的古木桌上,一个劲儿地翻动了...

  • 《菊与刀》

    昨儿听了一本《菊与刀》,我不太懂的是为什么总是外国人来写本国的社会观念比本国人的更好,也许是旁观者清,也许是有些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菊与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zi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