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菊与刀》
冬日的阳光从窗外偷偷地盘泻进来,微风藏在阳光的背后,淘气地落在我床前的古木桌上,一个劲儿地翻动了我刚置藏的新书-----《菊与刀》,每每触碰那本书,心里总是沉甸甸的,许是怀念在那一场战争逝世的故人,亦许是我该去放下对历史的偏见,认真去审视那一个曾对我国犯下滔天大罪的国度-日本,它用血纱缠住我的双眼,而我却想认真去看清它灵魂的背后是什么;我想知道,一个资源极其匮乏的岛国,为何却拥有一颗统一亚洲的雄心?为何它要发动一场可悲的世界大战?为何在战争中扮演一个令人发指的角色?为何又能在一场世界大战后创造最大的经济国奇迹?
追溯历史,《菊与刀》是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迫于战争的形势为战争期间的美国政府提供对日本决策参考而做的研究报告。从未在日本生活过的她运用人类学的方法把战争时生活或者被拘留在美国的日本人作为研究原型,通过通读大量的日本文献、文学和电影,并做出了最终日本会投降这个论断,《菊与刀》向我们展现日本这一个民族背后的矛盾与它的文化观念,更好地诠释了那些让我们恼怒发指却又迷惑不已的行为。
菊花是日本皇家家徽,呈现的是一种柔美,刀是暴力的象征,我不禁想起举刀剖腹的日本武士,那种士不杀不可辱的刚毅,看似不应该关联在一起的迥异事物却象征着日本矛盾的人格和双重的文化。有人曾这样形容日本:黩武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受人摆布;勇敢而又柔弱,保守而又喜欢新的生活。这样的形容很贴切我们年少看打鬼子抗日的八路片子时日本人给我们的印象,时恨时惑;还记得东京审判这部记实电影中的一个片段:东条英机等七名甲级战犯在判刑定罪之时毫无羞愧地反驳和掩盖对我国军民进行惨绝人寰的暴行,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否认数百万被活埋,砍头,奸杀,刺婴等各种残忍杀害的亡魂,把屠杀辩为教训,把侵略辩为亚洲“兄弟”的互助。他们的行为让我既愤怒又困惑不已,但沉思下来,这一切的起源在哪里?日本是一个有着强烈等级文化观念的国家,而这些便是从我国汲取而来,根深蒂固;在日本的文化里有各得其所的说法,他们认为只要每个人在社会等级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那么这个世界是完美的,在我们的意识中,这是违背平等与自由观念的,但各得其所却也是自由的代表,其让我们发指的是日本却将这种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用来处理国际关系,把各得其所当做最高的准则,越俎代庖地为各个国家贴上标签,发起的战争以及屠杀我国便是其动机之一。
你是否和我有着同样的疑惑:那为什么偏偏是我国?日本为何不在其他国家屠杀偏要来我国?从书中我深刻体会到日本这种矛盾的极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除了它雄心勃勃的想要称霸东亚、国内经济崩盘想转嫁危机等外,当时中国积贫积弱,地大物博,甲午战争的失败让日本觉得可以战胜中国,而这种侵略却是日本军官口中的“我是来帮助你的”,这种帮助是他们所说的救赎,是他们对我国的报恩!何为报恩?日本一直对中国怀着复杂的心理,既感到对中国难以尝还,又为我国当时沉沦感到羞辱,而这种羞辱却是来自它国力增强,为接受过我国的恩惠感到可耻,而日本正是以发动侵华战争作为报恩的一种方式!他们的战士的忠义和他们各得其所的观念既造就了他们的帝国,也把其柔与刚演绎到了极端。
日本文化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西方文化,我们不能否认历史,却也无法为文化做一个原罪的定义。他们的一切罪行都可以用各得其所来解释,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在国际审判时从未为它的罪行进行忏悔和道歉的原因,没有羞愧,也不需要原谅······
阅读菊与刀,我学会了包容和接纳,对于民族文化和行为有着冷静的分析和思考,曾记得在马来西亚交换学习期间,我也曾为马来文化的宗教色彩浓郁感到不解,但不同的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或者宗教信仰,而这一切对于我们每个人说,我们需要做的便是彼此包容和尊重,既要保持冷静分析,又要去粗取精。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了解日本文化的矛盾性和审视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是日本文化还是别国文化,我们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史为镜,吸取教训,正确地看待历史,全面提升自己,为祖国伟大民族复兴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