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孩子说她想打游戏。我说打游戏不行的,游戏会吸走你很多的能量。她说打游戏会快乐。我说打游戏你当下是快乐的,可是它会逐渐吸走你的能量,后面你就会越来越找不到快乐了。
我说你要在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更多快乐。你看,妈妈年龄这么大还在学习了。你也别浪费时间打游戏啊。
她说我知道打游戏对我不好,但是我就是想打。
我说这个真的不行。
她说我就是要打。
于是我和她展开了一段对话……
让我想到了这个话题,这也是我一直在用也比较好使的沟通技巧,分享一下。
做了父母,总希望把最好的都给孩子,从物质到精神,全方位守护孩子,父母的“爱”有时候让孩子感觉到被控制,被束缚,很多时候想要从父母手里逃出去。
所以他们会我行我素,不想听父母的,明知道有些事情不对,不好的,也要和父母站在另一边,坚持自己的行为。为的是拿到自己生命的自由权,没有人想要被控制。获得自由是每个人的需求。
越是控制,越想反弹。
在控制与被控制者中,就会出现了“迫害者”和“受害者”的角色,当父母很强势的时候,孩子常常会感觉自己是个受害者:凭什么我们孩子什么都要听你们大人的;你们大人凭什么不听我们孩子的。于是他们用力想要推开父母强势带来的压力。
如果在养育孩子的路上,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进入到了矛盾一触即发,互相崩溃的状态。父母试试放下强势,适当的对孩子“诉诉苦”,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改变了。
这个诉苦不是把父母自己过往的生活苦诉说给孩子听。而是在当下对孩子承认自己也不是一个什么都能搞定的父母,也有自己无能为力不知道怎么办的脆弱和无助。
当我和孩子有矛盾的时候,我也经常对孩子表达我的无助,我说我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要怎么才能把你养好,我没学过怎么当妈妈,我也只有你一个孩子,之前都没有经验,我也是尽我所能用我以为的好在养你,其实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每当我这样说的时候,我发现孩子就会在情绪中放松下来。
我能理解现在的孩子确实压力很大,但是现在的父母压力也很大,父母的压力来自于赚钱养家和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压力来自于学习,大家都不容易的。
父母如果首先能放下强势,承认自己的脆弱和无助,孩子也会生发出更多力量和责任,也会处在解决问题的一方,不仅仅在应付父母的情绪。
我跟孩子说没有父母不爱孩子,当大人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的时候不是父母有多么强大,而是父母恰恰也很无助,父母不知道要怎么和孩子沟通孩子才会听,所以孩子也要理解父母,不能太任性了。
我这样说的时候孩子的一些小任性就收起来了。不需要剑拔弩张的争夺权利和自由了,因为她感受到一个无助的妈妈也是需要被理解和被保护的的,她也会再思考一下她的行为。
所以适当对孩子“诉诉苦”,比一贯的强势会更容易沟通。因为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就会少一些和父母战斗的能量,就会多一份对父母的理解和配合。
接孩子放学路上拍的小花,好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