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一个人看完了这部电影,很庆幸并没有因为简介中老套的剧情介绍而弃之不顾。
这是部剧情老套的电影,母亲在婆婆身患老年痴呆后辛苦照顾她15年,只身挑起家中重担,为一家人操劳不休,但家人却沉浸在各自的烦恼中,态度不耐而无谓。在这样的时候,母亲去医院检查,查出了癌症,家人的态度都随之发生了改变……
我相信所有对电影有些许了解的读者看到这里一定和我一样心生不屑:这绝对是韩国电影吧!绝症和煽情,太老套了!
这确实就是。
我并不能为这部电影开脱,就算我挺喜欢这部电影的,但是它的剧情老套,它的煽情都是事实,但在老套中,它不走旧路,拍出了新意和感动。
电影刚开始的剧情略显压抑。
母亲一直和身为医生的丈夫抱怨最近自己的排泄有问题,腹部下侧总是很疼,她想要去医院看看,但是丈夫却因为自己在医院只不过是一个底薪还有着职业危机的医生而敷衍母亲,让她吞几片药就好了。
母亲赶去女儿上班的地方,想要见见女儿整天挂在嘴边爱得不行的男朋友,但是女儿却忙着和有妇之夫约会,连和母亲一起吃一碗乌冬面的时间都没有。
母亲想让考完大学的儿子教自己用电脑,但是儿子永远都在外面夜夜笙歌,提到电脑总是说“下次有空再说吧!”。
母亲时常去探望生活落魄的弟弟和弟妹,但是弟弟总是拿她省下来的生活费去赌钱,还认为当姐姐的不分给他钱真是该遭天谴。
母亲常年照顾着患了老年痴呆的婆婆,家里的东西总是一言不合就被摔得支离破碎,婆婆发病时还会对母亲拳打脚踢。
这样的生活也太惨了!
我在看电影时,看到母亲受了那么多气,看到她关心别人却从来不被回报,我总是想要母亲奋起反抗,想要家人们知道这个已经憔悴失色的女人为他们付出了多少。
但是母亲没有。
这是让我有点失望但是又很惊喜的地方,在这样的打击中生活着的母亲,就算没有尖酸刻薄,但也应该阴郁沉闷,但是母亲没有。
虽然这样形容有些不太合适,但是母亲的一举一动,不像是已经有了两个成年孩子的妇女,倒更像是正值花季的姑娘。
电影开始没有半小时,我就被母亲用手接雪的笑容美得头晕目眩。
初雪很美,她也那么美。
电影中不止一次提到母亲很喜欢花,但是她最像的,却是雪花,美得要命,纯洁得要命,但也短暂得让人怅然所失。
从医院回来的路上,母亲卖了柿子,因为她记得家中的婆婆想吃柿子,但是她把柿子带回家后,任性又蛮横的婆婆却突然犯病,将所有的柿子全都扔到地板上和墙上、母亲的身上,还咒骂着拿柿子给她吃的母亲。
知道了母亲病情的丈夫醉酒回家,看到的是这样的乱象,他发起脾气,吓得老年痴呆的婆婆不敢出声。儿子和女儿回家,他又开始训斥他们那么晚回来,丝毫不关心家务事。
这一段看得我又觉得嘲讽又想笑。最不关心家务事却反而乱发脾气,最喜欢指指点点别人的做法却又不能自省错误的人,不就是他么?他的怒火,是在掩饰自己的愧疚和心虚。
丈夫是失败的,又好面子,又逞能。他听不进别人的话,不管是发现了妻子的病情之前,还是之后。
医院里所有权威的医生都说妻子的癌症已经到了晚期,就算是做手术也无法进行医治,但是不敢相信这个事实的丈夫坚持要进行手术,但是在手术刀划开了妻子的皮肤后,丈夫看到的是满目疮痍。
无法再坚持下去的丈夫走出手术室,靠栏杆支撑着身体哭泣的丈夫在那一刻,看起来又脆弱又心酸。
我不喜他过去和现在做过和试图做的一切,但是那样的他,醉酒的他,泪流满面的他,我却意外有所共鸣,也哭得泣不成声。
手术之后发现无法挽回一切的丈夫大醉瘫倒在路边,儿子来到警局领回他。
这之后的故事就是电影中出现的第一个转折点——因为醉酒而上班迟到,和病人失约的丈夫被医院开除了。
这个转折点也是我对丈夫改观的开始。
我看到那么要面子的一个人,他甚至可以因为自己在医院地位不高而不让妻子去自己工作的医院看病,但是现在,他用了能够忍受的最大的卑微去乞求院长,让他至少在妻子能活着的两个月内继续在医院工作。
电影中我看到丈夫通红的眼睛和鼻子,看到他讨好的语气和表情,我又哭得厉害。
就像是前段时间网上很火的一篇文章中讲得那样,我们的虚荣下是多少父母的卑微和低声下气,我看到这样的丈夫,我想到朱自清的《背影》,我想到我的父母,没有重叠的三个形象却让我泪眼朦胧。
众所周知的,韩国电影和煽情一样有名的另一个特质,那就是残酷。丈夫的卑微没有换来院长的仁慈,他还是离开了医院。
在恰到好处的煽情之后,电影回到了原来有的阴郁又暴躁的主线。刚动完手术住院的母亲等来的不是家人的嘘寒问暖,而是亲生弟弟的咒骂。
弟弟说出那句:“这就是你的报应,所以你生病!”的时候,我感同身受到母亲的愤怒。他怎么敢!这样成天只知道赌博的人渣,怎么有资格这样侮辱一心一意为自己好的姐姐!
我认为母亲一定会嚎啕大哭然后说再也不想看到这个弟弟,因为她是那样一个孩子气又敏感的人。
但是她没有。她将治病的钱扔到了弟弟面前,小声啜泣着扭过了头,心酸得要命。
与此同时,电影的第二个转折点到来——病情的加剧让母亲意识到自己的病不仅仅是初期的癌症那么简单。
半夜突然醒来的母亲趔趔趄趄地奔向卫生间,混合着呕吐物出来的是颜色乌黑的血和黄黄的胆汁,又真实又让人反胃的场景更是加深了这种让观众精神上备受折磨的痛苦。
母亲看着满手满身的鲜血开始悲鸣,她无措得像是第一次面临大事的孩子。听到声音赶来的丈夫抱着自己绝望的妻子,两人的拥抱中,电影黑幕。
在这之后的一段剧情格外平静,母亲还和以前一样做着家务,家庭中的所有人还是走在各自烦恼的道路上。
让我悚然一惊的是儿子的一句话。
就像是每个身患癌症的人都会询问身边的人的情节,母亲问儿子要是自己死了怎么办,儿子转过身,漫不经心地回答道:“妈妈才不会死。”
这让我想起我和外祖母的一段对话,她同样问了我类似的话,而我理所当然地说她会活得好好的,看着我结婚生子,看着我和她一样步入中年。
我们的毫无察觉,是施加到家人身上呈几倍增长的残忍。
我不敢去细想。
这之后紧跟着的,是电影中第三个转折点,也是让我啧啧称奇,觉得希望倍增的转折点——婆婆片刻间的正常。
和以往一样服侍着婆婆入浴的母亲心情低落,在身心都到达极限的时候,她惊喜地发现婆婆能认出球的颜色。
婆婆一脸这没什么好奇怪的,突然认真地对她说:“你得打起精神来,你还没死呢!”。
观众和母亲一样,都觉得得到了救赎,但是电影并没有将这种希望一直持续下去。
做家务时母亲突然犯病,她倒在地上,爬着经过没有注意到这边的儿子,从柜子里取出药,她抱着衣服,蜷缩在黑暗的房间里,那一声几乎不可闻的“妈妈”让我流下泪来。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我的母亲可能也会有这样脆弱不堪的一面,她可以是保护着雏鸟的鹰隼,那么强大又锐利;但也有时,她和我一样只是个孩子,只是妈妈的女儿,她身上还有破壳而出时剥落不下的细屑,还有作为孩子的敏感和纤细。
全剧我觉得最精彩的一个转折点出现在这之后不久——母亲试图闷死熟睡的婆婆。
看到母亲一脸悲伤但却死死地按住被子不让婆婆有呼吸的机会,我觉得很理解,也觉得有足够的惊喜,高潮迭起。
但是母亲的理由却让我又唾弃自己,又感觉心安,为母亲果然是这么好一个人而心安。
母亲哭着喊:“和我一起去死吧!”
母亲哭着喊:“我要是死了谁来照顾你,你该怎么办呀?”
她照顾了婆婆大半辈子,突然不能再照顾下去的落空让她悲伤。
虽然没有对家人的不满,但是她害怕在自己走了之后家人们也用对待她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待婆婆,婆婆是那么任性一个人,除了母亲没人能忍受她,那母亲死了,婆婆该怎么办。
冷静下来的母亲最后一次帮婆婆洗脚,电影也随之进入尾声。
在母亲一生中最后一段时光里,我想那大概也是最幸福的一段时光里,她搬进了新的大房子,家人都轮流来陪她,女儿也终于有勇气和情人分手。
在晚上,多年不关心家务的丈夫帮已经无法生活自理的母亲洗漱,母亲坐在椅子上,丈夫抱着吉他弹给她听。
母亲说:“好帅!”
丈夫说:“现在我就天天唱给你听。”
笑得一脸天真又纯洁的母亲在柔和的色调下真是让我少女心炸裂。
他们躺在床上,那个又长又干净的吻让我哭得喘不过气来。母亲就那么走了,电影也结束了。
家人们放下悲伤,重新开始生活,但是一切都好像变好了,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了还是离开了,母亲都是一个有魔力的人。
这部电影是导演想到了自己患癌症去世的母亲而拍的,我可以说这是伟大的母亲,但这又是平凡的母亲。试问一下,无论是多么平凡的母亲,哪一个不伟大呢?
在被告知要做手术,切掉子宫的时候,母亲看起来很坚强,她说:“活着还更累!这点东西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但是在真正意识到自己要离开我们的时候,母亲又那么脆弱,在所有人都看不见的地方喃喃着:“我也想活下来呀!”
她那么成熟,总是教你一些可能自己都没有做到过的大道理,但是她又那么孩子气,怕死后的世界太过孤单:“我要先走一步了,你要快来找我。”
在她离开前的那段时间,她总是那么渴望拥抱,就像儿时的我们喜欢拥抱母亲一样。她会无目的地叫你的名字,听到你还在这里她就很心安。
在离开前,她那么不安,但是在你遇到麻烦的时候,她又将所有不安藏起来,给你一个一如既往的拥抱,暖暖地说:“没事的。”
因为爱你,她可以照顾没有血缘关系的人那么多年,她被拔过头发,被棍子打过,被压在地上拳打脚踢,但是在她离开时,因为爱你们所以她那么爱她。
这是电影中的母亲,也是现实生活中所有的母亲。可能你的母亲喜欢的不是花,但你要是给她画肖像的话,那么多漂亮的花都只能成为她的陪衬。
电影落幕后会有給母亲的墓碑上的碑文——细看方知美丽,久品才解可爱。你也如此。
当然,这不是什么美好温情故事,因为到最后的最后,在母亲离开时,所有才想起她的好来。
如果要我给电影加一个标题的话,那只能是——死亡是让一切美好的悲伤。
但是,看了这部电音的我们,可以让死亡改变但美好不变。如果哭一顿能让我们在面对自己的母亲的时候更温柔些,更好些,这部电影就是物超所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