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哪有什么如有神助,其实都是因你而动

哪有什么如有神助,其实都是因你而动

作者: 第五公子 | 来源:发表于2023-11-01 10:30 被阅读0次

    《历史因果录》

    王晙(音俊),唐代名将。

    王晙勤奋好学,豪放旷达,不喜约束,考中科举后任职殿中侍御史。当时朔方元帅魏元忠出征不利,却上书弹劾副将韩思忠,要将其处斩。

    王晙挺身而出说:“韩思忠是副将,不能控制军权,况且他智勇双全值得珍惜,不应只杀他一人。”随后一再据理力争。最终韩思忠得以释放,而王晙也出任渭南令。

    后来,魏元忠也被人陷害,王晙又上奏为魏元忠申辩。凤阁舍人宋璟劝道:“魏公已经侥幸免死,你又来冒犯天威据理力争,恐怕会连累你而处境狼狈啊。”

    王晙却说:“魏公忠正,却无辜获罪,我激于正义才这样做,即使因此而颠沛流离也绝不后悔!”宋璟听完惭愧地说道:“我宋璟不能为魏公辨明冤屈,实在深负朝廷!”

    王晙任职桂州时,宰相刘幽求因得罪太平公主(武则天小女儿)而被流放。广州都督周利贞受宰相崔湜(音时)指使,准备杀害刘幽求。王晙得知这一阴谋后,便将刘幽求扣留在桂州。

    周利贞多次发公文索要,王晙毫不理睬。甚至宰相崔湜也多次施压让他遣送刘幽求,但王晙依然不予理睬。刘幽求担心地说:“您违抗命令而保护一个被流放的人,势必无法保全,只会连累你罢了。”

    于是请求王晙放他去。但王晙却说:“您所犯的罪还不至于让朋友与你绝交,只要我在,绝不忍心令你无罪而死!”王晙自始至终都没有交出刘幽求。

    有一次,突厥部落归降后又反叛,王晙奉命讨伐。夜间正好遇见下雪,王晙担心不能如期抵达,于是就向神灵起誓说:“如果我事君不忠,不能讨伐有罪,上天要惩处我,我甘愿受罚。但这些士兵们无罪。如果我内心诚恳忠正,而苍天可鉴,希望可以停止风雪助我成功。”不久风雪竟然真停了。这一战王晙大获全胜,因功升任朔方行军大总管。

    公元732年,王晙去世,享年79岁。王晙生来气貌雄壮,当时人称他有虎熊之状。他仰慕忠义、自我激励,治理军政严肃齐整,因此大家对他既敬畏又爱戴。

    而王晙去世后,信安王李祎(音衣)在幽州讨敌胜利,上书朝廷说军士们都看见王晙与蕃将高昭,冲在全军的最前面!皇上惊异并感叹了许久,于是下令增修王晙的坟墓、祭祀他的家庙并优待他的子孙。

    顺便说一句。

    为什么王晙祈祷之后风雪就会停止?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天气“偶然”事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神的定义是“聪明正直,死而为神”。而且,《左传·庄公三十二年》中记载:“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意思是,神是聪明正直且专一的,依据人的行为而行动。

    换言之,没有谁可以直接决定或给予你什么。我们的旦夕祸福、心愿要求,都取决于我们内心的诚敬和自己的言行举止,而不取决于苍天或神灵。

    正如《左传》中另一句话所说:“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看王晙平生一贯的品行风格,我们也许很能理解为什么他“一求就灵”。反之,问问我们自己内心的诚敬程度,看看我们平时的言行举止,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我们的有所求“时应时不应”了……

    哪有什么如有神助,其实都是因你而动。

    (史料选自《旧唐书·王晙传》)

    (史料选自《新唐书·王晙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哪有什么如有神助,其实都是因你而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bi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