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朋友圈疯转的这样一个视频,内容讲述一个女人在商场里由于对手机过份投入,导致女儿让人贩子给拐走了。当女儿说饿了的时候,她却说等她玩完这局游戏再吃,当她的老公叫她不要再玩手机时,她却骂老公很烦人,最终手机断送了她的家庭。
其实我们都清楚明白,我们对待手机,就像赌博和抽烟一样,一旦上瘾了就很难戒掉,没有了手机会让人坐立不安,不知所措。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起,在以前没有手机的年代,我们不是一样活得好好的?
美国作家卡尔·纽波特写的《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证明,深度工作往往会给人带来极大的成就,但人们往往很难全心全意投入到深度工作当中去。其中阻碍我们,首当其中就是社交媒体。那么如何更好地平衡深度工作与社交媒体之间的关系呢?《深度工作》提出以下3点:
1.实行关键少数法则
简单来说,列出一份目标清单,再列出为实现每一个目标而需要的两到三个重要活动。这些活动应该足够的明确及宏观,以保证你能清楚地了解如何执行。接下来,就是筛选时间,比较你目前正在使用的网络工具,哪种工具是更好地有利于实现你的目标清单的,那么结果很明显,对于没多大用处的网络工具,当然是越早放弃越好。
2.戒掉社交媒体
将你当前使用的社交媒体进行打包派对式的处理,并问自己如果我一直在用这种服务,过去30天会过得更好吗?人们是否关心我有没有在用这种服务?对于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的,那么就可以永久地戒掉这项服务。
3.不要用网络来消遣
大部分人都会在空闲的时间刷朋友圈,刷微博,或者阅读某网站的文章。其实这些行为是有害的,因为它们损害了你抵抗分心事物的能力,使你在深度工作时更难集中注意力。尝试寻找一些高质量的替代活动,例如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替代活动,不妨尝试去改变一下。
看到这里,很多人或许会问,就算我们真的远离了社交网络,但是真的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地有独立的私人空间来深度工作呢?其实要实现深度工作并非一定要与世隔绝的。
《深度工作》一书中,作者提到了他在2004年在麻省理工的经历。当他作为新入学的博士生参观工作地点—新斯塔特中心时,发现该办公室是围绕公共空间设计,表面上是开放式办公布局,而实际上是利用标准的私人办公室结合共享走廊的方式建造而成的。所有办公室门框两侧装有特殊的垫片,以增强隔音效果。这种隔音办公室与宽阔公共空间的组合,形成了中心辐射型的创新结构,使得同事之间的交流变得轻而易举,而又同时能实现与世隔绝的深度思考。有时候适当地改变工作空间,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到作者所提到的经历,我想起了我曾经工作多年的办公室。由于我的工作岗位决定我需要与同事以及客户经常联系,所以领导把我的办公位置安排到人行走廊的第一张桌子。每当其他部门的同事经过,那说话的声音,高跟鞋的响声都会影响到我的工作。凡有其他部门同事过来咨询问题,第一个是先问我的,这经常会打断我的工作。对于保密性至关重要的财务部来说,这种开放式的办公真是令人无语。
最近爱人吐槽天天要加班,大事杂事一大堆,仅仅是回复电子邮件也花费他不少的时间,他不由得想更换新工作。我跟他说,天天加班是不是该考虑调整一下你的工作方式,而不是更换新工作,你确定换了新工作就不会加班了吗?
在《深度工作》书中提到浮浅工作一词,其定义为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没有浮浅工作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地减少浮浅工作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的分量,而不是将其消除。对于我们日常中最常接触的电子邮件,作者卡尔·纽波特给了我们3个特殊处理技巧。
贴士1:设置发件人过滤器
所谓的发件人过滤器,并不是在电脑上自动设置就可以了,而是把自己回复邮件的门槛提高,将发件人对邮件回复的期望值降至最低。当然此种做法并不适合职场上的我们,只适用于作家或一些重要人物。以下是作者对发件人的要求:
如何快速提升你的专注力?贴士2:尝试用流程导向方法来回复邮件
可能你会有疑问,这样回复邮件岂不是会花费更多的时间?的确,用流程导向方法回复邮件会花费你两三分钟的时间,但却大大避免了之后收发多余的不必要的信息,为你节省更多的时间。
贴士3:不要回复以下三类邮件
1.邮件内容含糊不清的。
2.你对该提议不感兴趣的。
3.回复与不回复邮件,对你没有多大影响的。
当然,在实际工作当中,有很多的例外。但我们在例外之余也可尝试采用以上作者的技巧。可能在刚开始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某些人的质疑,甚至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但是一旦你适应了这种方法带来的不适,你就能发现它的好处了。
《深度工作》是信息碎片时代的自控力、专注力、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的指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