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是沟通的杀手
我们平时和孩子沟通时通常会预设孩子,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哭丧着脸对妈妈说:“今天在学校老师吵我了”,哈哈,妈妈们通常的做法是:“老师吵你,肯定是你又犯错了,之前我说你……”,根本不给孩子说第二句话的机会,还经常说:“我还不了解你,你撅撅屁股我就知道你拉啥屎。” 呵呵,我们都还没有听孩子把话说完,怎么就知道是孩子又怎么样了呢?即便是孩子又怎样了,也许当时他也有迫不得已的苦衷呢!或者说还有其它的一些事情发生促使了孩子又怎么样了等等。而所有的这些我们都不清楚,也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就按照自己的预设去评价或者是批评甚至是惩罚孩子。想想,假如我们是孩子的话,爹妈这样对待我们,内心该是何等的悲催啊。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和我们说话就是怕被批评、被指责、被打击、被……。而这样的模式形成就是从孩子小时候给我们说什么,我们不听孩子把话说完就乱下评判开始的。最开始孩子因为年龄小会哭闹,等孩子年龄稍大一点了会去辩解,但发现无论他怎么说我们都不相信他,长此以往,孩子就不愿意说了,慢慢地把心门闭上了,到了青春期后,孩子已经把自己层层地包裹起来,家长再想和他沟通可就难了。而这个时候的家长很着急,特别愿意和孩子沟通,可是,想打卡孩子的心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的心门是经过无数次打击后关闭的,再想打开谈何容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我们为什么会不听孩子把话说完就打断孩子、评判孩子呢?这是因为我们做家长的往往认为我们比孩子知道得多,在孩子面前以专家自居,家长最长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所以,我们在孩子那里很能的,我们看不起孩子的方法和资源,更不愿意倾听孩子,认为他们不如我们。呵呵,所以才有了打断、才有了预设和评判,才有了不尊重,才有了……。我们只顾着在孩子面前炫耀我们有多能呢,怎么能听进去孩子的话呢?我们能了孩子就不能了,谁愿意和不尊重我们又比我们能的人说话呢?所以,孩子就闭上嘴巴了,他闭上嘴巴的同时也把心门闭上了。那么,我们家长侃侃而谈的沟通就如同鸡同鸭讲,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效果了。
放下专家姿态、放下评判、放下预设,带着真诚,以尊重(把孩子放在和我们同等的地位)的方式,以未知、欣赏好奇的态度去认真倾听孩子吧!听出他最在乎的、最关心的是什么,做一个孩子最忠实的倾听者。也许,只有这样,我们与孩子的沟通才能“一沟就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