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做有心的老师——聚焦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学习感悟

做有心的老师——聚焦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学习感悟

作者: 姗姗心语 | 来源:发表于2020-08-11 09:49 被阅读0次

      7月31日下午非常荣幸和高新区的一些教研员们在八一中学现场聆听了有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主持的《聚焦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教学设计:以“数的运算”为例》的教学研讨活动。期间教育科学学院马云鹏教授做了关于聚焦学科本质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分享,观看了吴正宪老师三个关于数的运算的课例(小数意义,小数除法,加减乘除复习课)视频片段及三位教研员对三节课例的点评,让我对深度学习的概念理解的更加多了一些。在教研员们对课例的点评中,我感受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沟通内在联系和建立学科内部结构整体化,系统化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要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做一位有心的老师,在教学设计方面要多注意对数学学科本质的渗入和揭示。

  做有心的老师,让学生成为有效的倾听者

      吴正宪老师在小数除法的课例中,口述了一个数学情景问题,吴老师让学生边听口述边进行记录,进一步发现问题和解答。我看到学生的记录内容,有的比较繁琐力求能够写出吴老师所说的每一个字;有的写的比较简单,仅仅记录了几个词,但是却不能展示出这个问题的核心内容,不能找到这道题的关键……这个环节带给我很多的思考。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知道怎么记录呢?是没有听清楚吴老师说的话还是其他原因?这又让我想到自己班级里的一些孩子,我想是孩子太缺少这方面的练习,孩子们不会倾听,找不到关键词,不会有效快速的分析题意,用最简单的语言记录自己心里所想的表达。

      想到此,真心惭愧,不能怪我们的孩子们,想想自己,身为数学老师,关于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分析问题,有效记录与表达方面的训练一是很少,而是不系统。在本学期开学以后,我希望能和自己年级内的老师一起有续地开展一些问题研讨,开展一些针对这些问题的小研究,帮助孩子们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倾听者。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学习吴正宪老师的做法,练习学生的倾听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每次解决问题前认真读题的时候就进行重点关键词的划线,或在一节课结束后让学生进行简单概述,说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做有心的老师,预设孩子的疑惑点

      吴老师在“小数除法”一课的学习时,当97÷4用整数除法的思想竖式计算之后,发现“余下1元钱”。学生们就开始有疑惑“余下的1元钱”怎么分呢?有的孩子说每个人多1元,这样的说法显然不正确;有的学生开始猜测,说这时候每个人应该付的钱在24元和25元中间;有的学生开始尝试着换算单位力求计算出具体答案是24元几角……看到这样的情况,显然吴老师早有预知且非常淡定地问学生们:“余下的1元钱怎么分?”其实,这是吴老师早就预想到的学生的迷惑点,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问题。显然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也就解决了小数除法的本质。看到此,我不由得感叹吴老师设计问题的高妙。不着急给学生说出答案,一定让每个学生都有经历思考和探索的时间。通过一道题就能让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本质,引导学生们的深度学习。做有心的老师,在每一节课上都要进行有心的设计,吴老师做到了。

做有心的老师,处理好“承重墙”与“隔断墙”的关系

      何为知识的“承重墙”与“隔断墙”呢?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数学问题的学习本质,问题本身它的框架结构以及思考看似不同问题之间他们又存在着怎样的内在关系。“承重墙”与“隔断墙”的问题是本次学习活动研究的重点。作为每一个数学老师,要有钻研的意识与能力,要能主动研究数学知识本质的精神。做有心的老师,老师们应注重挖掘算理本质,老师们要把教给学生支离破碎知识点的习惯转化为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实质内容,建立数学知识整体结构,建好“承重墙”,打通“隔断墙”的重心上来。

      做有心的老师,让我们的课堂上呈现出学生乐学、爱学、善学、会学的生动活泼局面;做有心的老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坚持教书育人,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做有心的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形成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统一。老师们要处理好知识本身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有心的老师——聚焦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学习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dv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