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最爱好读书?当然是古今的的各种大拿。这些大拿不光在自己领域内成就斐然,就连读书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例如:毛主席的“三复四温”读书法和“不动笔墨不读书”;诸葛亮的“观其大略”读书法;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法;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等等……每个人有每个人读书的特色。
在现代,由于信息爆炸和先贤们的累积的著作越来越多,而时间又越来越有限,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吸收前人们的智慧,阅读能力便成为了这个时代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然而,真的有多少人了解阅读呢?
你是不是还在为读完一本书后感觉似乎收获了挺多东西,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应用而苦恼呢?
你是不是还在为读完一本书后仍然不理解书中到底讲了什么而抓狂呢?
你是不是也想让书籍成为你的人生阶梯,通过阅读实现人生跃迁呢?
那么,这本书你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就是美国学者莫提默·J·艾德勒与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艾德勒以学者、教育家、编辑等多重身份享有盛名,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除了在1940年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15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在1972年,《如何阅读一本书》进行重新编辑再版,查尔斯·范多伦此时与艾德勒一起参与再版。
在这本书中,作者对阅读的意义及好处进行了探讨、着重介绍了三种常用的阅读方法并对阅读对实践的指导关系进行了适当的论述。在本文中,我们会就这三个侧面向大家介绍这本书。
1. 阅读有诸多好处,但有一种好处你一定想不到
曾国藩曾经说过:“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尤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这句话的大意是说:想要学习,就要先立志,如果不立志,就像种庄稼施肥灌溉却不将幼苗根种在土地中,最终辛辛苦苦却什么也没有得到。那么,我们拿起一本书之前,是不是也要问问自己,究竟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们想从这本书中得到些什么?读这本书有什么好处?
读书有很多好处,你可能从中能得到乐趣,譬如说阅读网络爽文,我们从中构建了一个在现实世界中往往很难达到的高度,在爽文中,你可能化身为呼风唤雨的人物,从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也许你能从中得到知识及技能,来达到自己的目标,譬如说阅读实用文,你从中能够学到如何在职场中升级打怪,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但阅读的好处并不仅仅是这两点。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还提出了很重要的一点,阅读能够增进人们的心智活动,能够使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就像我们常年上班,习惯了忙碌紧张的生活后,如果退休,有些人因为适应不了退休无所事事、没有压力的生活而突然得病一样,人们的心智与大脑也是需要不断去锻炼,以使其保持活力的,而主动阅读就能做到这一点。而主动阅读,就是带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阅读,带着目的与问题去阅读的一种阅读心态。
但是,不管你能从阅读中得到什么,你都必须执行阅读这个动作才行,而进行阅读,却是有一定方法的。
2. 常用的三种阅读方法
你一定听说过诸葛亮的“观其大略”读书法。这种方法要求阅读时观其大略即可,不必务于精熟。其实,这就是本书中介绍的“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顾名思义,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在有限的时间内,作者通过快速阅读书名、目录、注释及部分书中内容,快速把握书籍的整体脉络及中心思想,能够第一时间知道作者想要说明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这种阅读方法能够让读者快速了解一本书的重点,但是,缺点是很难全面掌握书籍的内容。
第二种要介绍的方法是“分析阅读”。这种方法是一种非常详细的阅读方法,要求读者务必要全面掌握书籍的内容。对于分析阅读,读者需要完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厘清作者的写作骨架,第二个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述的,第三个阶段,对本书的观点进行评判。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阅读规则。如果想要深入了解,那么,去翻翻原书吧,肯定让你满载而归:
第一阶段规则(厘清作者的写作骨架):
在进行分析阅读前利用检视阅读对书籍依据自己心中的标准进行分类,并且利用检视阅读使用简单几句话来总结全书的内容,然后将书中重要篇章罗列出来,并说明他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架构,最后找出隐藏在书中的作者要问的问题
第二阶段规则(了解作者论述了什么以及如何论述的):
理解书中重要的词的意思,以免造成理解错误并将一本书中重要的句子圈起来,并找出其中的主旨,然后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最后确定作者已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是没有解决的
第三阶段(对书籍进行评论):
在同意作者的主张或不同意作者的主张前,应先了解了作者的主张,当你不同意作者的
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其次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做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分析阅读是一种非常全面的阅读方法,但是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所以,并不是每本书都值得用分析阅读的方法去阅读的,在做分析阅读之前,利用检视阅读来确定本书是否值得花这么长时间和这么大精力是很划算的一笔买卖。
最后要介绍的阅读方法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就是围绕同一个主题同时阅读好几本甚至几十本书,这是一种深入学习的方法。
要进行主题阅读,首先你得清楚地界定你所要研究的主题,在界定主题时,不能有含糊的地带,然后,通过检视阅读筛选出跟主题相关的各个书的章节,列出你所研究主题下的一系列问题,看看对于这些问题,这些作者是如何回答的。
主题阅读时最耗费精力和时间的一种阅读方式,但是,对我们来说,主题阅读往往得到的收获最全面而且深入,所以,主题阅读绝对是值得去做的一件事情。
3. “知行合一”方为最高境界
是不是有了上面三种阅读方法就一定能助力人生呢?,如果我们单单认为阅读了就代表掌握了、内化了,那么,“纸上谈兵”的马谡也不会魂断断头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诚然,我们能从书本上掌握很多知识,但是,这些知识与实现我们的目标之间还差一个实践。
读书有读书的法则,而实践则有实践的法则,那么,实践的法则是什么呢?其实,无非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与“理论联系实际”两层意思而已。
对于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如果我们只是看过书就看过了,而不认认真真地去尝试执行,那么,读书等于没读。就像别人能够给我们忠告一样,忠告虽然很管用,但也要你去做才行。别人能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但也要我们去执行,书籍虽然能够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但是却无法代替我们行动。
但是,行动就一定会成功吗?不尽然。
就像我阅读《吃掉那只青蛙》这本书时,虽然认认真真地把每天要做的难点工作列出来,却因为不得不适应领导分配的任务而使难点工作无法执行,如果不是最后将难点工作逐一分解,分散到重点任务的间隙中完成,而是照搬书本,一定要把难点任务集中时间完成,那么,估计这些任务到现在为止也只是我日程本中的一行字而已。所以,看过书后一定要在实际中尝试执行,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从阅读中,我们能得到诸多好处,娱乐休闲、得到知识、增进心智,而阅读时,我们可以采用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的方法来便于我们得到知识,了解了知识以后,我们还需要进行实践实践再实践才能让书中知识为我们所用。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正如阅读,也将伴随我们终身。“磨刀不误砍柴工”,《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讲述的方法和原则就是我们阅读路上的大杀器,阅读好这本书,从而让自己的阅读能力更进一步,也使书籍真正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阶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