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雨水多,湿度大,这两天温度高起来,湿乎乎的热气黏在身上,很不舒服。以往的夏天是干燥的热,可能热得流汗,和现在的热迥然不同。
昨晚热得影响睡眠了,入睡费劲,又醒了两三回,觉得靠着的被子都似乎成了火炉。前几天嫌潮,晒了回被子,今天被子里包裹的阳光发威了。在床上烙饼,在脑子里想古人热天有什么诗句,打算借人家的诗境乘凉,也没大想出来几句,今天找找,学一学,以备不时之需。
《夏日山中》
【宋】赵汝鐩
瀑近书皆润,林深簟更凉。
山中无一事,夏日觉尤长。
赵汝鐩是赵宋皇族,家世显赫,仕途也顺利,却是江湖诗派成员,有《野谷诗稿》流传。
文化人的生活,总是离不开书的。夏日到山林里避暑,自然要带上书。在密林深处,在瀑布旁边,铺上竹簟,读书消闲,多么惬意呀。瀑布周围空气湿润,离瀑布距离再近,好像手里的书都有点湿润了呢。读书人的肺腑之间,出入的也是清鲜湿润的草木之气,也觉得清润吧。
呆着山中,读书、看山、听瀑,这样简单的日子天天重复,又没有其他的俗事、琐事来打扰,觉得夏天的每一天都过得很缓慢,很悠长。
这样的日子虽然简单,也不易得。因为“无一事”的状态很难达到。众生忙忙碌碌,其下者为糊口,其中者图名利,其上者求大道,真的很难无一事。即如诗人自己,也只是在这个山中避暑的时段才可以无事,平时是万万不能的。也因为平时不能这样,时常被事情催赶着,所以才在无事之时觉出了夏天的天长,时间流逝的缓慢。
《夏夜山中》
【明】王恭
静夜月微明,翛然万籁清。
山禽忽飞起,偏傍竹林鸣。
王恭,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当过20多年樵夫,自号“皆山樵者”。60岁时被推荐修《永乐大典》,书成后不久,辞官回乡。有《白云樵集》、《草泽狂歌》、《风台清啸》等诗文集。闽中十才子之一。
山中生活,之于王恭,不是偶尔,而是一辈子的常态。一个樵夫,靠山吃山,也爱山,理解山。山之美妙,他很熟悉很了解。
山中的夜,是安静的。夏天的山夜,在微明的月光之下,安宁、清澄,万籁俱寂,人在此刻,在此地,无拘无束,无挂碍。诗人自在地呆着,听山林的气息。整个的山林,此时都为诗人所拥有。
诗人正享受着山林的静谧和清凉,不知是什么,惊动了山林里歇息的山鸟,也许是月色?也许是山林里其他的声与物?也许是山禽自己?它忽然飞起来,依傍着竹林啼鸣起来。
山林里的静被打破,山禽声声,不过,在整个的山林里,在夏夜当中,此处这一点的动,更衬托出整个山夜的静。而且,这山禽的啼鸣很快就会停歇,山林又会归于沉寂。不过,在安静的山林里,说不准哪一处、何时又会有禽鸟啼叫,又会有声音打破夜的清静。
夏夜的山中,很安静,却也是充满生机的静,是充满动感的静。只有在山林里生活的人,了解山林,才知道并充分享受山林的动与静。他与山林是一体的。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对照,王维的诗更多的是文人审美的视角,流淌着空明的禅意。
王恭的诗里却更见山中人在山中生活的气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