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赛课点评稿

作者: 甘肃__王兴邦 | 来源:发表于2019-10-08 22:33 被阅读0次
    我的赛课点评稿

    各位选手,各位老师,大家辛苦了!

    一天半时间,各位选手的精彩展示,让我们品味到酒泉群文阅读的丰硕成果。

    下面我综合评委组的意见,对前五位选手的课堂表现做点评,并就群文阅读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我所拟的标题是:用群文思维推进语文教学。

    金塔中学姜有荣老师的《都云雪意浓,谁解其中味》的特点。

    1.议题设计好。姜老师将“品味雪景,体悟作用”作为核心议题,有梯度,有差异,有创新。《林教头》《祝福》《山羊兹拉特》三篇文章中雪景描写的作用,分别指向人物、情节、环境,最终揭示小说主旨,这个圆锥形的思路设计有眼光。

    2.交流有亮点。学生能围绕议题,积极参与思考,反复品味语言。比如,学生说出“踏”字的动感,引出烘托环境和渲染气氛的作用。“舍弃情感去买羊,人羊亲如一家人”的经典语言,“紧”字的“密度大,速度快”!从“碎琼乱玉”悟出“清脆”“凉”的言外之意,还有“假火”“真火”,“无声”“沉寂”,等等,这些课堂语言都是教师教学功力的体现。

    3.过渡衔接巧妙。从“知道林冲、祥林嫂和姜有荣吗?”的导入语,到“救羊”“救人”到“祥林嫂的死”,再到金圣叹的三个“妙绝”,到王望若的“林冲真天相者也”,这些过渡和衔接都不落窠臼,一线贯之,不蔓不枝,水到渠成。

    4.教案设计规范。姜老师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流程的表述,都非常精准,还有圆锥形的板书设计,课后作业的思维导图,都是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的体现。

    不足之处是学生课堂参与不够充分,学生的讨论没有明确的时限。

    油田一中朱侃老师《小说开头所包含的信息》的特点。

    1.“小说开头”的议题好。这个切入点很小,而且选取从课内到课外的五个例子,加上作业《双城记》《安娜卡列尼娜》,共7个例子,选文很经典,富有代表性,这是一次品味名篇开头的盛宴。大凡研究,都是越细小,越具体,才越有深度,也才有挖掘的价值,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小微课题来研究。

    2.驾驭课堂能力强。教态大方,循循善诱,引导有方,比如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步步”为行动,“时时”为心理;比如举“大马林鱼”的例子,教师引导得好,学生兴趣高,回答的精彩,有生活体验,语言干净,点到为止,绝不拖泥带水。

    3.群文阅读思维明显。朱老师的这节课信息量大,视野开阔,通过莫言、《百年孤独》《老人与海》《三国演义》等篇目,提炼出点明人物性格、营造环境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多时空融合、整部小说总领等小说开头的六种信息。还有开篇的仿写,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理念。

    4.有师生心灵的碰撞。这是朱老师的高明之处,举一个例子,就一个“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一段文字就分析出三个时空,分析得太透彻,回答了学生的疑问,读写思辨,巧妙结合。

    不足之处是,学生阅读的时间及方法指导不够充分,教师的体态语言较弱。

    东风中学刘蓓老师的《聆听湘妃变脸下的时代之音》的特点。

    1.选材大胆有创新。三首古诗,还有《文心雕龙》等其他材料,解读虽有难度,但刘老师能大胆取舍,巧妙设计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诵读、品味、归纳、总结,层层深入,抽丝剥茧,重视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也体现了教师深厚的专业功底。

    2.学生活动很充分。通过三个活动,即诵读涵咏、主题探究、课外延伸,层层推进,步步为营,从不同角度看这首诗,这是一首抒情诗(神人)、象征诗(士人)和祭神诗(俗人)。群文阅读就该这样,老师读、学生读,反反复复的阅读和品味,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自然落地生根。

    3.课堂研读思路清晰。在研读诗歌抒情主体时,刘老师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三首诗歌,得出“我”和“湘君”在形象、追求、命运方面都很相似,以主观情感追溯作品情感,这个方法很有效。不管是“湘夫人”,还是《后出塞》中的“新兵”,最终讲的是诗人自己,这是赏析诗歌情感的规律所在,老师都把握的很准。

    不足之处,教案多处标点不规范,老师对学生思考干涉过多,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敦煌中学殷彩霞老师的《生命的突围》的特点。

    1.课堂结构巧妙。从开篇的“感受硬汉之‘硬’”,再读“硬汉”宣言,以“力量”为切入点。围绕《老人与海》《在异乡》《真实的高贵》构建三个活动,最后以《赤壁怀古》《赤壁赋》及余秋雨《黄州突围》作为拓展延伸,构建了完整的课堂流程。

    2.教师气场强大。与上一节课一样,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强。比如,“用‘硬汉’的语言诵读‘硬汉’语言”。有五个以上的学生完成诵读体验,课堂就要有执行力,不达目的不罢休,体现了教师的课堂担当。

    3.课堂活动充分。以活动形成教学思路,而且很有特色,通过引导与阅读感知文本与人物情绪,让学生有一种代入感。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投入度非常高,课堂效果明显。

    美中不足的是,最后拓展环节未完成。

    实验中学谢春梅老师的《田园恋歌》的特点。

    1.设计和课堂都很规范。包括课前的热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包括目标展示,教学环节都严谨严密,环环相扣。

    2.教师教学课堂素养高。语言简练精准,层层递进,娓娓道来,谢老师用诗一样的语言,给我们描述了诗的意境,达到了“诗中有我”的境界,这就是语文课的诗与远方。

    3.研读文本有法且有效。谢老师以学生品读为主,采用了研读、精读、自读、合读形式,达到了群文阅读的目的。典型的语言有,“原本可以活的舒心,但需要抛弃去、勇气和气节”,还比如分析“种”,它于其他士大夫的不同;不如分析“荷”,等。

    4.还渗透了读写一体的理念。

        需要调整的是,课堂拓展和课后作业都是写一段文字,形式有重复,不够严谨。

    五节课,我用四个“有”概括:

    一是有人,就是有老师和学生的活动。比如教师范读,比如精彩导入,有学生多种形式的活动,5节课,学生单独回答和读书都超过15人次以上,体现了课堂中生命的体验。

    二是有料,选材丰富,有相关文本,有名家观点,有跨越融合,有深度挖掘,有高潮的导入,组成了群文阅读的资源。

    三是有变,突破单篇教学,文本研读很细很深,走出思维的固化。

    四是有新,议题新,材料新,通过资源重构,落实了语言、思维、文化、审美四大语文素养。

        需要提醒的几个细节:

    1.教学目标。个别目标表述太繁琐,把课程目标当做教学目标。

        2.课件和教案的常识性错误。比如课题不用书名号,比如汉字序号后用顿号,小写数字后用英文点号,两书名号中间不用顿号,教案中复制的文本逗号要转化过来。还有幻灯片的动画,干扰学生视线。

        3.知识性错误:贺兰山缺(雪)。

    4.板书的随意性。

    我的赛课点评稿

    我结合观课的案例,谈谈我对群文阅读的粗浅理解。

    一、一种高考引领的教学思维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它是一组相关联文章的有机组合,可理解为“多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信息链”“结构化阅读”等。群文阅读是深度阅读,不是新的课堂形式,不是阅读“群文”,更不是“读书会”。

    在全民阅读、核心素养、高考改革等背景下,群文阅读成为大势所趋。就语文试卷来看,22道小题就是围绕“核心素养”,由各种文体、各种内容、各种观点的材料的有机组合;从具体内容来看,实用类文本就是四组或三组材料,有文字和图表的非连续性文本组合,作文也趋向于材料组合型,选取相关联的三到四则材料,考生须细读深思,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多维解读,完成写作任务。

    二、一种大语文的教学思维

    一是跨学段思维。中小学语文课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只不过年级不同、目标不同罢了。上次酒泉的“群读”推进会,就是跨学段教学研讨的盛会,小学、初中、高中老师同台亮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个设计思路有眼光。

    二是跨媒介思维。“互加”“融合”给课堂带来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教育现实。昨天徐斌老师的《穿过月色去寻你》,对媒体运用的娴熟、应变的智慧、人与媒介的融合,都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三是跨学科思维。2019年高考题,语文、理综、数学试卷,都体现了跨学科的命题思维。语文课堂上,这种跨学科思维,就更为重要了。有的教师思维导图设计得好,将课堂内容高度浓缩;有的教师善于画地理图表,让文本内容更直观;有的老师旁征博引,介入许多文史知识,让课堂更具深广度。

    三、一种议题驱动下的教学思维

    阅读海量信息,提取核心内容,选定最佳议题,这是群文课堂的必需。有价值的议题是群文阅读的最好抓手。

    这次活动中,姜有荣老师《都云雪意浓,谁解其中味》,“品读雪景,体味作用”的议题设计,很高明,很巧妙,课堂也很成功。

    酒泉一中王延峰老师的议题《归隐之乐,志士之悲》,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阅读、梳理、比较、鉴赏、分析、评价、探究、整合等活动,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一种随文阅读的教学思维

    6月份,西南大学附中付新民老师“嵌入式群文阅读”的讲座,他的“嵌入式”给我的触动很大。

    7月初,寇永升老师到金塔送教,他评课时有一句话:“把语文、语言融汇到随文学习当中,群文阅读也应该一样,也应该融入平常的教学当中”。这节课谈“悼词”,他列举了周恩来、陈毅的悼词,以及苏教版修订前后的文本比较,选用到的材料至少有四段,都是与“悼词”相关的信息链,我认为:这节课也是群文阅读的典型课例。

    昨天酒中的张奥《窝囊汉和糊涂蛋林冲》,从微博贴质疑的“林冲”材料导入,引到了《林冲风雪山神庙》,自然地融入冰山理论、林黛玉、阿QQ,最后的总结还是扣到“林冲”上了。还有刚才王延峰老师的课堂,也正是随文阅读的典例。

    群文阅读不是另一类课堂,群文阅读要融入课堂,融入课文,要与语文任务群对接,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之目的。

    五、一种高阶思维的阅读教学

    思维建构比形式选择更重要,内容不能固化,形式应该多样,重在思维引导。布卢姆把思维学习分为六个层次,自低到高依次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高考试题的评价层级也就这六方面。前三点为低阶思维层级,后三点为高阶思维层级,群文阅读就是注重对学生分析、评价、创新的高阶思维的培养。

    刘蓓老师的《时代之音》的设计,三个活动:诵读涵咏,主题探究,课外延伸,通过“神人”“士人”“俗人”三角度的分析,从湘妃在屈原、杜甫、金圣叹笔下“神女”“贞女”“妖女”的辨析,虽有难度,但老师举重若轻,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还比如徐斌老师《穿过月色寻你》,课堂资源多,他抛出问题,学生没有抓住要点时,他意在追问,可能有些冷场,但最终逼学生读懂了诗歌,培养了学生评价能力,这就是高阶思维。

    六、一种创新与守正结合的教学思维

    群文阅读的重点在“阅读”二字,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给阅读的时间,教给阅读的方法。比如徐斌老师的范读,王延峰老师的诵读指导,还有刚才许婷老师的精彩对读,都是课堂传统教学手段的守正,都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

    我认为一个学习任务群,就是一个议题系统,就是一套阅读课程,群文阅读要有任务群的思路,要有结合课本的思路。教师要围绕18个任务群,设计好议题和任务,这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坚守。

    最后,感谢各位选手的辛勤奉献,感谢指导老师,以及备课团队的默默付出。

    以上的看法,仅代表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我的赛课点评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赛课点评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gi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