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儿子有道不等式方程不太懂,问辅导老师。老师很详细地给了他讲了怎么做,只有一个答案。但他觉得不对,他认为按题目要求,这个不等式是在一个范围内,不应该只有一个答案。把自己的疑惑跟老师说,老师回他,让他别钻牛角尖。
他还是觉得不对,拿了我的手机拍照搜题,果然,确实是有两个答案。他把答案截图发给老师,然后把第二种解题思路跟老师说了一遍。过了好一会,老师回了信息:“刚才我重新看了一遍,你真棒!你坚持的思路是对的,谢谢你的纠正。我们是互相进行学术性探讨呀,哈哈……”
一个好老师和一个好孩子!
二
居家学习已经两周了。每天晚上我会陪着儿子到附近公园跑上一个小时。
前天晚上他说很累,我们就改成了快走。正好学校发了一个调查问卷,调查孩子们居家的生活、学习等各项状态。其中有抑郁值、压力值等,分别是1—10。儿子说他觉得压力值要填6,我们就为这个问题聊起来。
儿子说居家学习,见不到老师和同学,成天只对着个电脑屏幕。一天下来,觉得眼睛累,脑子也累。白天就他自己,累是一方面,还觉得特别孤单。
那怎么办呢?
后来我们又由此说起用手机的问题。他说了一些话,让我有了新的感触。
“关于打游戏,我是这么认为的。我和同学、朋友平时没机会见面,如果像您说的那样,我们互相发个微信或语音,我们可能没太多话题,聊个几分钟就挂了。那如果我们约一场游戏呢,因为男生都爱打对抗赛,我们可能会大声喊’快,冲上去’或者别的什么,然后再互相讨论一下,也会聊点游戏外别的事,这样我们就很有话题,我们之间的关系一下就会变得很近。在游戏当中,我就有了双重的释放,就会感觉很开心,这也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
这话有理有据。
“但总是玩游戏肯定不行,对眼睛不好,而且老玩的话,也容易沉迷。”我提出自己的担心。
“是,不能老玩,我只是偶尔。”
“你今天说的妈妈觉得很有道理,但具体是怎么操作好。是每天玩会呢还是周末玩,手机平时还是由妈妈保管呢,还是你觉得能理性地使用手机,你好好想想,要是可行,可以按你说的方法做。”
三
昨晚,学校开了个关于“疫情期间如何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线上讲座。其中的一个内容正是我与儿子讨论的问题。老师说,用手机,不是个体问题,而是社会环境。怎么理解呢,也就是说现在这个社会,尤其是处于疫情期间,手机是与外界沟通的一个桥梁,家长要敦促孩子理性使用,但不能剥夺他们的使用权,因为社会的大环境是这样。
不像我们的小时候,放学了就跟同伴疯跑疯玩,没有孤独这么一说,但现在的孩子,再赶上疫情,那是完全被封闭起来了,需要有一个释放的出口。所以,制定好规则,合理使用手机,比完全不给要更好。当然,还是强调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让孩子使用手机,但不能完全放任。
四
养育一个孩子,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我们会在不同阶段总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不能着急,不要漠视。
孩子只要愿意表达,我们就应该鼓励。不插话、不打断,不要用大人的权威来无理拒绝。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好好沟通,一起商量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尊重,是最深沉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