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田花花读书会002期】共读《心理营养》的第16天
今天共读的主题:父亲养育
近代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提醒着我们一件事情:
爸爸对孩子的自我形象、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比妈妈更大。
也就是说,决定孩子未来“够不够自信?觉得自己够不够好?”的人,更多的是爸爸。
爸爸最好的陪伴就是陪孩子游戏,在游戏、玩耍的过程中,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喜欢我”从而获得价值感的认同。
文中分享了几个关于父亲养育方面的案例:
Q1:好脾气的爸爸说话孩子不停,应该如何树立权威?
关键词:爸爸需要坚持一些管教的原则:温和而坚持。
Q2:3岁的女儿对妈妈甜言蜜语、亲热、嬉笑,对爸爸却非常冷淡,这是为什么?
关键词:孩子3岁前通常会跟妈妈形成共生关系,其他人会被排除在外。孩子到了四五岁开始社会化过程就会找爸爸,这个时候需要爸爸多给孩子肯定、赞美、认同,这是孩子一生自信的源泉。
Q3:孩子2岁多由妈妈带,和爸爸分居两地,见面少。每次团聚时,会和爸爸玩得挺好的,一旦分开再打电话,就不愿意跟爸爸多说话。这是为什么呢?
关键词:2岁多的孩子跟爸爸分离是会伤心的,所以他想出的办法就是不要跟爸爸联结。比较敏感的孩子会用这种“让自己不悲伤”的方法来保护自己。
爸爸妈妈们是否也会遇到上面提到的问题呢?
那你们又都是怎么智慧解决的呢?
欢迎大家贡献你们的方法。
网友评论